公告版位
https://www.evernote.com/referral/Registration.action?uid=17342106&sig=bab1367ec67b3229f949f517fe0ec173
 



昨天去學校辦事情,因為是爬小山,所以愛喝飲料的我立刻很渴,又跑去學校7-11買飲料。對於飲料的態度是愛嘗鮮,尤其是對身體有幫助的。
天性愛吃肉,所以蔬菜含量經常攝取不夠(應該說是每天都不夠吧~毆)。小時候更慘,有瓜類之稱的水果,都會被我用有一種味道棄之。
長大後才慢慢敢吃哈密瓜等等。

可果美推出的三種蔬果汁,真的很便利。像我如果敢吃某些蔬果,可是不敢吃某些蔬果。一般在超商買的蔬果汁卻不一定有你想補充的營養素。
所以你缺乏的一再缺乏,花了錢卻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加上以前我們一般想到的蔬果汁,其實配得味道不一定好喝。願意拍胸脯推出三種口味,可見可果美對自家商品的信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想法一樣。紫色有葡萄比較不會聯想害怕的蔬果種類,所以是最基礎入門款。黃色是進階版。紅色是最終版。雖然三種都還沒喝過,照理也應該從入門款喝起。但因為家裡有葡萄,所以我從第二版喝起。因為我是從學校的7-11走去等待司機大人媽媽的地方,又是一個7-11,才幾分鐘吧,我喝了一半。快要一口氣喝光,但等車很無聊,所以我在研究上面的成分,我想幾樣水果幾樣蔬菜,大家去官網看就好。只是讓我驚訝的是標明反式脂肪跟飽和脂肪都是0,真是一大好消息。研究健康一定對這兩個名詞不陌生。食用反式脂肪將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而飽和脂肪則會使人發胖。



說了這麼多,只是要說真好喝,下次再買其他兩種口味。再好好比較彼此差異。

可果美色彩大家說活動:http://kagome.uni-net.com.tw/index.asp
可果美 多彩下載區:http://kagome.uni-net.com.tw/download.asp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30 Mon 2008 23:17
  • Mr 38

之前東海在開幕時就很想去吃
可是對無車之人真難去
加上那邊停大車不便

今天陪媽媽去逢甲看那個需要重裝潢的屋子
然後結束後去找餐廳
就這樣找到逢甲店

我吃完覺得好撐
而且也不貴

好啦  
大家下次聚餐可以去吃

但我們很好運剛好坐到最後一桌
後來等上菜
有人居然排到11號

可怕阿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高雄回來後天天殺去台中
因為要將成果給別人
所以我天天在外面吃
媽阿
肚子肥一圈
還不想面對現實

欠人家的東西還沒還
今天是把圖書館的書背去還了
一爬山的後果
腳又起水泡


家裡的東西更慘
我只有去申請多益成績跟tqc證書
哀  看到ptt一堆高手
就對自己爛成績感到難過

日文也很久沒拼
家裡東西多到爆


我要找工作啦

不過應該會被我媽拉去趴趴走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可怕的媽媽
果然很多事都給衝

在忙完搬家的隔天
還沒把東西整頓到自己房間
星期天就我媽帶去高雄

恩 
只為了住福華一晚
誰叫我那個來
我只能看人游泳

但電視好有國際觀喔
日本台有三台
kbs的國際台 沒想到國際台有英文字幕
讓我看到維他命等節目   聖基弟弟  賢重弟弟  亨俊弟弟 都被我看到

bbc也有

還有一台亞洲新聞台
但我孤陋寡聞 真研究不出來這是哪裡的

可是每到飯店 不是一般台灣電視頻道
就會意外看很多好節目 因為被逼得

因為是送晚餐
所以害我很期待
誰叫我媽說太好
可是soso 因為是三百塊的套餐
跟我想像完全不一樣


後來跑去六合夜市吃
但也是還好
不過買太多吃不完
"烤肉之家""印度拉茶"  蔬果汁 鱔魚麵記下來  免得重複吃
胃部夠大

早餐是5f的就不錯
吃到我們午餐都省了

還辦了福華卡
我也有一張
不過也用不到
一萬塊 最好是我花得出來

反正想到再補
買了幾件洋裝
可試穿到機率又不高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我在靜宜的最後一天
沒想到是這樣收場

最後一年居然是這樣不快樂

明明是說好的
卻被房東趕走

氣到我當場在心理狂罵賤人
前一個小時說好的
你是沒在聽嗎

反正被我媽念
但當下我卻忍住了

默默收東西

然後在我媽要搬我第二車東西時
我想哭

搞什麼

七點半前默默一直整理
後來帶我媽去須盡歡吃飯
因為我太餓了

明明是我大姨媽的第一天
我卻在努力整理家園
但是 很趕很趕的整理

可是太太還是在嫌
我就這樣默默蹲著手刷地  窗溝
空白的腦袋

可是當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吃完飯 因為媽媽先吃完 先去買麵包跟搬家)
我沒想到我最後走這一趟
在這樣落寞情況

回到家 果然可以鬆懈
我的手真的在抖  腳整個軟掉
淚腺發達起來

再見
我的大學生涯

如果我還有力氣就寫給我的轉學幫戰友的感性話
但先讓我好好哭過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7 Tue 2008 23:29
  • 今天

去印那份糾纏很久的報告
有種心煩
好像為了報告失去友誼很不值得
我還是喜歡直來直往的吵架

不過這份報告成果算不錯
雖然我在電腦前面統整
用一些細節到瘋掉

照片居然一度不見

老闆是好好人
給了四張收據
這樣就不怕不能報帳

然後我們在整理彩頁跟黑白頁
因為把人家台子都佔滿
客人還以為我們是打工小妹

反正是好店

不過好像封面是八塊 彩色 好像五 還是八    黑白不變
然後有五百張 可以打0.6折 最後花兩千多
超出我預算
彩頁太多

欠錢ㄟ
我這學期都在欠商店老闆
雖然我都有還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累上課在睡覺
在睡到第二節時突然清醒
有種我在幹嗎

懷疑30 40歲的自己會是怎樣
乾脆在此刻死掉算了
還比較燦爛

雖然打出來大家應該會嚇死
而且我很貪生怕死
所以不會這樣做

只是這樣的念頭怎麼又浮現了
以前滿嚴重的

我還真是悲觀分子雖然改正很多

沒有結語

只是我正能量太少
才會害怕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午還是得上課
下午就開始拍照

整個典禮也沒什麼要感傷的
人少得可憐

但靜宜的煙火果然好看

我想要學士服熊熊
請小紅補給我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5 Thu 2008 23:23
  • 朋友

昨天謝師宴
今天是薇生日

很忙


滿快樂的

雖然我已經累得半死


大學生涯就要沒了
大家也都有新未來

可是我覺得我們這一段友誼很難變
這幾天一直在討論「朋友」這個議題

真的朋友是
1.關心你
2.說別人不敢說的
3.你就算丟臉死了還是會說給他聽

我覺得我們彼此在對方身上都學到很多
我也覺得在你們身上得到很多的“愛”

好啦
明天畢業典禮又要狂拍照

p.s我黑好多喔
我要努力白回來  這學期太懶

還沒解決我們的畢業禮物跟旅行



不過不要報告開天窗就好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業演唱會
沒趕上溫嵐
反正我到了有點冷場的點

但陳綺貞
全場歡呼到不行
然後他說是他的農曆生日
於是大合唱生日快樂歌
然後他再旅行的意義聽我們唱到自己分神
於是再來一遍
這一點就覺得他好真喔!!
因為戴愛玲遲到
所以他應觀眾要求
再唱一首吉他手

雖然沒找到陳慧紋
所以是孤單看完演唱會
不過我還是很開心

但站這幾個小時
我今天早上爬不起來
誰叫我看完演唱會還看完超級偶像
不過超級偶像不好看了
我只是為了唱歌而看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跟陳慧紋講我崩潰了
但我沒想到自己崩潰的這樣

好累
心情很差

看到整篇都要改的文章
無力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世忠〈《山海文化》雜誌創立與原住民文學的建構〉

出自: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175頁到212

 

 

I.        前言

1.1984年冬日成立了「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開啟了當代原住民爭得主體發言位置的社會運動,迄今整整二十年,議題雖有變,基本精神依舊延續。(175)

2.「精神延續」意指社會運動始終不斷,追求原住民的努力,已然成了代代相傳的重要社會化內涵。「議題有變」則係隨時聞進程,社運屬性一直在適應發展。(175)

3.「仿學焦慮」是學術力量技藝( academic technology of power)的展現背景。(176)

4.文學是接續或併置於「族群政治」、「藝術文化」、及「躍進學術」等三大方向的第四種當代原住民社會運動。吾人或可稱之為「文學建構運動」。(176)

5.三類運動中的第一類型最可能、出現指標性的領袖個人和團體。原住民文學建構運動最主要的主導人之一就是任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兼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系主任的孫大川先生,他所到辦的《山海文化》雙月刊。(176)

6.此文探討《山海文化》1993丰創刊迄今( 2004)在台灣原住民文學建構過程上的意義。(176)

II.      前《山海》的曙光

1. 《山海》之前也有不少單打獨鬥的成績,稱為前《山海》的曙光。(177)

2.1983年國立台灣大學數位原住民學生手稿印發送閱讀的《高山青》,僅是文字筆練,而非文學。(177)

3.原權會自19831987年間,所出版的七期《原住民》會訊與一期《山外山》雜誌,是為八○年代末期重要的原住民政治社會論述文書。雖文字筆練卻貢獻厥偉。(177)

4.後發表於原權會跟報紙副刊都被晨星出版社收羅出版於「台灣原住民(文學) 」系列各專書中。(177)

5.文字筆練的場域另由1989年出刊的《原報》 ( 1994年停刊)1990年發行的(獵人文化) ( 1991年停刊)、及1995年和2000年創刊的《南島時報》與《原聲報》接手,繼續討論原住民歷史與當下族群前途的議題。(178)

6.後台大外文系的《中外文學》、清大中語系所主辦的演講、以及社會心理學與文化變遷研究出書重鎮張老師月刊出版社等,均由孫大川引入了原住民文學主題。(180)

III.    《山海》的文學雄心與信心

1.      19936月,以立法委員華加志為首任理事長的「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發展協會」成立,同時創立《山海文化》雙月刊。(180)

2.      雜誌封面刊名之下有五個內容主題,佔首位者就是「原住民的」。另四個依序為「文學的」、「藝術的」、「文化的」、「世界的」。(180)

3.      創刊號內容有「山海專題」、「山海評論」、「山海文學」、「山海藝術」、「山海文論」、「山海醫療」、「山海兩岸」、「國際原壇」、「歷史剪影」、「部落史」、「山海日誌」、及「山海季節」等十二主題子項。(181)

4.      20期之時,發行人改為浦忠成。(182)

IV.    「文學」與「文論」概覽

1.      原住民文學如何界定,孫大川認為其一,作者必須為原住民籍,其二,漢語文字與母語羅馬拼音文字的創作均可,其三,口傳文學的採集翻譯亦要納入。另外凡是與原住民往來密切的「家族相似」者,應也可納入範圍。(184)

2.      吳錦發曾於1992年的「傾聽原聲一台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上,建議凡漢人寫作之關及原住民的文學作品均應稱為「山地文學」,原住民籍作者的創作才是「原住民文學」。(184)

V.      文學大獎一次又一次

1.      《山海》舉辦了「第一屆山海文學獎」( 1995)(196)

2.      與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合辦了「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 2000)、「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 2001)(196)

3.      與聯合報共同合作的「原住民報導文學獎」( 2002 )以及「2003台灣原住民族短篇小說獎J( 2003 ) (196)

VI.    《山海》系統的原住民文學

1.      《山海》理想是創作文學、口傳文學及母語文學三者並重,但現實創作幾乎是刊物全部,母語沒有。(201)

2.      2002年到2003年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孫大川策劃的10本原住民各族的神話與傳說,再版多次。使口傳文學有得發聲。(201)

3.      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在孫大川的合作下出版《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成《詩歌卷》、《散文卷() () 》、(小說卷上)()》、及《評論卷()()》四種。(202)

VII.  代結語一後《山海》、「文論」看待、及人多勢不眾

1.      《山海》與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不協會辦了「台灣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研討會」(1993)、「原住民文化會議」(1994)、「『山海世界』文化講座系列」 ( 1994起始)、「第一屆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培訓營」、(1994)、「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1995)、「原住民與台灣的體育文化座談會」 ( 1995 )、「回歸正義的起點─台灣高砂義勇隊歷史回顧J ( 1998)、「第四屆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培訓營一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培訓」(1999)、「Semenayata一台灣原住民詩歌之夜」(2000)、「原住民編採人才專業研習營」(2000)、及「第三屆台北藝術節:歌謠百年台灣原住民音樂祭」等多項原住民民歷史文化詮釋實踐或推廣的活動。(203)

2.      但論述場所很多,卻在《山海》沒了論述者跟創作者都消失了。(208頁到209)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記型記憶卡
http://ecshop.apacer.com.tw/cart.asp?job=memoryadd&pid=AP1024AC1001

NT$2530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浦忠成〈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幾回轉折─由日據時期以迄現在的觀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發表於「台灣原住民文學研討座談會」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收於《二十一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

出自《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評論選集》95頁到123

一、前言

1.      台灣文學特殊性:政洽、省籍、族群意識的糾纏,城市與鄉土經驗的隔閡,國際思潮與本土意識的對立,中國文學與台灣文學的分合,傳統與現代文學的斷層,以及學院、民間在理念上的差別等等←台灣社會是由多元族群組合,城鄉生活仍有差距,加上與國際間交流密切的因素。(96)

2.      布魯姆、塞爾玆尼克:文化創造了一個構想的世界,它塑造出思想和行動的潛在模型。文化是普及而深入的,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人類日常生活的所有東西。(96)

3.      文化在自然而不受任何外力干擾的環境下,文學作品必將受到文化習俗的相當影響,形成一種文化的特色與風格。(96)

4.      作者受到所屬文化以外的觀念或意識型態的牽剌之時,則其寫作的焦點不復專注於所屬的文化,而用心致意於當時擁有宰制威權的主流勢力,其與自屬群體文化相違逆的表述所引起的心靈的扭曲與烙印,亦將呈現於文詞內尷尬與無奈的修飾之中。(97)

5.      台灣原住民的文學有口傳文學及作家文學兩種。(97)

6.      口傳文學在所有實際生活中,幾乎都可以見到文學的實踐。(98)

7.      口頭文學的內涵結合部落重要儀式、習俗、價值觀念及歷史傳述系統,成為教育文化訓練的主要媒介。(99)

8.      原住民作家文學用文字做為書寫的工具,以散文、詩歌、小說、報導文學的形式進行情感抒發、意志表出與思想陳述的文學藝術創作行為。(99)

9.      台灣原住民作家文學的產生有要條件,其一是戰後出生並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分子大量出現,其二是台灣社會運動勃興及重視本土文化的風潮,促使原住民教育有提升,所以原住民菁英在檢討後重建本身主體性。文學創作是原住民表達的重要方式。(99-100)

二、角色錯亂的文學表述

1.      日據時期統治者對於台灣原住民的「理番」事業主要是著眼於山地區域的資源。(100)

2.      把原住民從迷信的信仰,導引到正確信仰上是很必要的事。這是日本人的說法。(101頁到102)

3.      法農(fanon)《黑皮膚‧白面具》提及「黑人不惜任何代價要向白人證明他們的思想一樣地豐富,他們的智慧、知識有一樣的價值」、「對於黑人而言,他只有一個命運,那就是白人。」(104)

4.      原住民知識分子除了書寫迎合統治者政策意圖的文字,或者表達心靈的無奈外,事實上有一部分是運用詩歌或日記體的形式呈現。如失田一生(高一生)(105)

5.      陸森寶的作品比起委屈於統治者意圖的作品,似有更為珍貴的價值。(107)

三、同化策略下的迷失

1.      國民政府採取同化的文化滅絕策略,加上持續多年的「白色恐怖」。(107)

2.      戰後文字的書寫意涵與幅員比起日據時期末期其實更加緊狹;其原因在於國家政權所設定的禁區與陷阱更為繁密與嚴酷。(108)

3.      基層的公教人員,多在職權的範圍內,專心一意配合黨政的政令意圖而有所作為。(109)

四、在抗爭中尋求定位

1.      戰後第二波原住民知識分子將文字書寫或文學創作結合著諸如正名、還我土地、反雛妓的原住民運動。(110頁到111)

2.      後一波原運人士其書寫意圖清晰指向文學,並有具體成果。稱原住民文學「開始出現」的階段。(113)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敦煌在出清泡水書或絕版等等
一本中文是29原文書是39

於是我就花半小時在選書
因為錢沒很多
不過很多買了也用不到

http://www.amazon.ca/Lets-Testing-Packet-Donald-Metre/dp/052153156X
這本就是我的戰利品

原來它是絕版書  因為它有新版
不過很棒的是有cd

這樣才39

哈哈

窮鬼還買書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參加台日韓現代詩交流座談會
開場致詞:邱若山(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主持人:趙天儀(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陳千武(詩人,2002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蔡秀菊(台灣現代詩主編)
金尚浩(韓籍學者&修平技術學院教授)

這是一場很精采的座談會
裡面就有訪問過的陳千武老師跟趙天儀老師
也被邱若山老師教過
蔡秀菊老師、金尚浩老師也在閱讀台灣文學就被提及過的人物
所以這樣的陣容也算是響叮噹

台日韓三國交流已在訪問陳千武老師時就聽過他講古
所以趙天儀老師講的部分我比較沒聽過,雖然有聽過相關的
我覺得自己還算滿幸運的
因為主任關係也有幸看到蒙古詩人

金尚浩老師是金光林老師的兒子這是知道
但我沒想到他是唸中文系還在台灣一路唸到博士
在這邊扎根然後從事翻譯

至於台日韓怎樣交流
我就不想打
因為這個還是有空作成書摘比較好

我只是想說邱若山老師的話真好
「持續是一種力量」
「交流要腳踏實地」
唸台灣文學系總被人問台灣文學是什麼?唸台灣文學做什麼?
但這一點我已經記住彭瑞金老師的觀點
並一直認為我唸得東西決不是空虛的,因為我是台灣人,所以我的責任是做台灣人。
也許在看老師們在衝得時候,太累而有需要喘息,覺得為什麼他們會願意接受此苦悶
但如金尚浩老師所說
你問一個愛爬山的人,為什麼不顧安全也要爬。他會回答因為我就是喜歡,看到那座山,我就想爬。
從事台灣文學者就是這樣

金尚浩老師還有另一個比喻我也很喜歡
餐廳有三個好的標準  一好吃 二衛生  三服務生品質
台灣文學也一樣。

另外同學提的問題:我自己還想紀錄的是翻譯問題
邱老師回答是   詩的意境是被壓縮過  還原是需要附背景跟註解
陳老師回答是   翻譯先重感情  如果有特殊事物就直譯再註解
                           不過記住好的詩要有論述性的情感跟豐富意象
金老師回答是   作者生平要先掌握,可以附上方便讀者投入
                           再來是評論,要熟悉作者。不要隨便評論

這樣打好像都沒說到蔡老師  不過我覺得發到的文章就很清楚,就不另外敘述。文章可以在以後詩刊讀到

今天來得人比我想得少
讓我吃點心吃得好飽又不怕搶到別人的份
果然日文系的研討會就是有品質保證,絕對是茶點棒到不行

我會打這篇文章,是要給無意間查到的台灣文學份子的一個打氣
雖然很多並不能打出來,因為是八卦又好像不是八卦
台灣文學覺對不是鎖國的、狹隘的
它是有國際觀的、亮眼的出現在世界文學上

那以上就是小讀者的心得,分享給我沒去聽到的同學

ps.
台灣詩人協會的blog
http://www.wretch.cc/blog/modernpoets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民族誌學》 David M. Fatterman 賴文福譯

弘智文化 2000年初版

第三章 荒野指引:方法和技巧

 

田野調查

1.田野調查是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研究工作的特色。﹝p.62

2.資料來源的壓力和截止日期會限制資料收集的時間探勘、交叉檢查和紀錄資料。﹝p.62

 

選擇和取樣

1.研究問題使如何選擇研究的地方,一群人,或是一個方案具體化。﹝p.63

2.如何在目標族群中取樣。第一,選擇什麼樣的人和事情是不納入研究的。第二,選擇要研究什麼樣的人和事情,對已知族群生活的了解是最有幫助。﹝p.63

3.民族誌學家使用對參與觀察有益處的大型網路方式。﹝p.64

4.田野調查會採判斷取樣。以研究問題為基礎,民族誌學者依靠他們判斷來選擇這次文化群或單位中最適合的成員。﹝p.64

 

入門守則

1.一個成員的介紹推薦是民族誌學者進入一個團體的最佳敲門磚。﹝p.65

2.當中間介紹人被團體信任,那民族誌學者就會受益於光環效應。﹝p.65

3.田野調查者必須接受惡魔的交易貧乏的介紹,和可能的限制,就是唯一接近這團體的方法。﹝p.66

 

參與觀察

1.參與觀察是大多數民族誌學研究的特徵。﹝p.67

2.居民會讓研究者了解到被研究者的基本信念、恐懼、希望和期待融為已有。﹝p.67

3.參與觀察會讓反應主觀的技巧和問卷調查有準備。﹝p.68

例子:

以色列的集體農場中種植和收成的循環週期是用血汗、緊繃的肌肉和疼痛的關節記住。

4.參與觀察需要長時間密切的和被研究者接觸。﹝p.70

5.找洗手間或是加熱器的火油可以幫助了解一個團體的地理環境和資源。﹝p.71

 

訪談

1.訪談是民族誌學家最重要的資料收集技巧。﹝p.71

2.言語上的互動會讓研究者知道文字和表達在不同文化中的涵義。﹝p.72

3.非正式的訪談是民族誌工作最常見的方法。對於建立和維持健康的密切關係也是有用的。﹝p.73

4.倫理學和控制的問體都是從非正式訪談中浮現。﹝p.73

5.非正式訪談是對話與隱含問題的混合形式。﹝p.74

6.非正式訪談提供了資料蒐集和分析最自然的情況和版本。﹝p.74

7.在介入敏感問題之前,提出比較私人性和可能具有威脅性的問題來建立健康的密切關係。﹝p.74

8.適當的計畫和執行要問的問題,並維持可變動的版本,是好的民族誌要素。確定資料品質和維持參與者的隱私權。﹝p.75

9.追憶的訪談可以是建構、半建構或非正式。可以靠追憶的訪談來重建過去。﹝p.75

10.用訪談來分類並組織一個人對真實的認知。﹝p.76

 

全面性或歐洲大陸周遊旅行形式問題

1.全面性的問題或稱歐洲大陸周遊旅行形式問題是指參予者或本地人的世界觀,去設定這文化的邊界。﹝p.76

2.全面性的問題帶出的資料使研究者架構這地方的基本地圖,發展它的運作模式,並分離初步的主題,且可以有效率和有效用的使用時間。﹝p.77

 

專一型的問題

1.專一或詳細型問題跟全面性問題的不同點在於背景的不同。﹝p.78

2.構造和屬性的問題是專一型問題的次分類。﹝p.79

3.結構和屬性的問題是從任之理論中衍生出來。﹝p.80

 

開放式與封閉式的問題

1.開放式問題會讓參予者親自解析它。﹝p.81

2.封閉式的問題在嘗試去定量行為模式時會很有用。﹝p.81

3.民族誌在研究開發階段時問比較多的開放式問題,在確定階段時問較多封閉式問題。﹝p.82

 

訪談的禮節與策略

1.民族誌學者要尊重所研究族群的文化。﹝p.82

2.文化規範的敏銳在穿著、語言和行為中顯露。﹝p.82

3.忽視和缺乏關注族群的根本文化價值將會嚴重的妨礙研究的進展。﹝p.82

4.拱形的導引是考慮到他人。﹝p.82

5.留心:看手錶、眼睛、神情、皺眉頭。﹝p.83

6.結構化的訪談在訪談中需要更結構化的規定在介紹、許可、指示、正式的暗示以表明更多交流、親近和可能的進一步溝通。﹝p.83

7.策略和技巧能加強訪談的品質。﹝p.84

8.民族誌在田野工作講求誠實。目的是向訪問者學習。表現自然是最好的保護傘。﹝p.84

9.在官方會議上坐到其他人椅子測試發生狀態、階級制度和族群模式。﹝p.84

10.重覆的問題和同樣的問題不同變化引出的反應會有新觀點。﹝p.85

11.沉默也是訪談的有效策略。﹝p.86

 

關鍵角色或報導人訪談

1.報導人是傳統人類學的術語。作者用關鍵角色區隔。﹝p.86-p.87

2.關鍵角色提供詳細歷史資料,當代人際關係的知識和日常生活裡差異細微的資源。﹝p.87

3.關鍵角色提供的具體描述,會比陷入抽象幫助更多。﹝p.89

4.關鍵角色和民族誌學家必須互相信任,慢慢得到雙方尊重。﹝p.90

 

生命史和自傳的表白訪談

1.關鍵角色會提供豐富詳細的自傳式描述。﹝p.91

2.自傳集中在社會、教育和工作的發展,不是學習參與者生活的全部行為。﹝p.93

 

清單和表格

1.在半結構化中的訪問期間,規定或談論的清單是有用的。﹝p.94

2.清單能作為提醒物和引導訪談的過程。﹝p.94

3.核對清單和表格有助於組織和訓練資料蒐集和分析。﹝p.95

 

問卷

1.問卷是最正式和僵硬的交流形式。﹝p.95

2.結構化的訪問接近於問卷的形式。﹝p.95

3.錯誤詮釋和錯誤呈現對問卷是很普通,問卷不會控制理想。﹝p.96

4.問卷是大規模資料收集的有效率手段。﹝p.96-p.97

 

反映主觀技巧

1.反映主觀技巧補足和加強田野調查。﹝p.97

2.反映主觀技巧引出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訊息。﹝p.97

3.反應顯現個體需求、恐懼、性向和大眾的世界觀。﹝p.97

例子:

照相反映個體的特徵。害羞、大膽或性感等姿勢。﹝p.98

 

其他引出反應的方法

1.語意差異技巧會引出某些觀念評等。﹝p.99

2.認知映像也是引出觀點的方法。﹝p.100

 

不冒昧的方法

1.資料蒐集技巧,除了問卷外,都是人類互動上。﹝p.100

 

冰山一角

1.Outcropping是一個地質學術語。指岩床中可以看得見的一部份。在民族學也就是露出來的東西。﹝p.101

2.外部背景經過時間而改變。﹝p.101

 

書面與電子形式的資料

1.書面文件是最具有價值與節省時間的資料收集形式。﹝p.102

2.辦公室研究需要注意過去的報告、備忘錄、職員和薪資帳冊的資料。﹝p.102

3.電子的傳遞與資料庫告訴組織的現今地位。﹝p.102

 

人際距離學與動作學

1.人記距離學是分析社會定義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動作學是著重於身體語言。﹝p.103

例子:

銷售員跟買主的距離不要小於兩呎。因為會到買主的私領域。

開會時座位的安排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住民文學的困境〉孫大川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收於《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

二○○○年四月收於《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

出自: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評論選集57頁到78

 

一.  引言:一種存在的新的可能性

1.      既鄉土文學論戰後的另一「本土化」指標。(p.57)

2.      漢人社會的本土化,本質上仍未脫離「政治地理學」的範疇,不論其誰先來後到,文化的同質性或心態邏輯的一致性是極為明顯的。(p.57)

3.      孫大川相信原住民的文化是延續、發展族群生命最大根本的道路;而文學正是人類文化活動中最能展現個人或族群主體情志的一種形式。(p.58)

二.  原住民主體性敘述的展開

1.      過去九族的敘述是以第三人稱進行著。連族名、姓氏都是被賦予的。(p.58)

2.      民國七十年代中期,原住民主體自覺得政治抗爭運動乘勢而起,是原住民「族群意識」覺醒的第一步。→以抗議為主題的原住民文學。(p.58)

3.      排灣族莫那能的詩,最能表達「本土化」、「族群自覺」以及「抗議精神」的文學結盟。(p.58)

4.      泰雅族瓦歷斯‧諾幹的著作與行動,最能把握這個社會與歷史脈絡。在〈一位原住民的文化大夢〉提出文化建設是一切建設的中心;提出原住民族六項文化建設:()舉辦「原住民族文化營」、()成立「原住民文化基金會」、()成立原住民各族群語言中心、()創設「原住民藝術中心」、()重視各族祭典、()編寫原住民史。接著瓦歷斯諾幹創刊《獵人文化》,成立「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舉辦各種原住民文化營隊,也投入泰雅族和卑南族的歷史採訪和撰述準備。(p.61)

5.      原住民開始要求「有」(to have),也要求「是」(to be)。主體性不再是情感層面的吶喊,更是積極的建構。於是發展雙線寫作興趣:一是文化評論,另一是神話、傳說的採集、漢譯和編寫。但它們共同目標是原住民文化、歷史主體性的建構。(p.61~p.62)

6.      蘭嶼雅美族夏曼‧藍波安在一次談話有兩個主題:一是原住民口傳文學的確立;一是創作者「自我邊界」(ego boundries)的建構問題。兩者都觸及主體性問題的核心。(p.62~p.63)

7.      原住民神話、傳說之採集雖日治開始,卻不是以「主體」的身分自我呈現,而是「別人」的對象,輾轉於學術報告或文學遊記的夾縫中,被分析、切割、扭曲、重組、觀賞,主體性是不存在。(p.63)

8.      排灣族溫奇的詩不太觸及原住民的論題,而是強調詩人「個人」的生命本身才是真正的主體。所謂族群意識是在他「內」的族群意識。從某某角度來說,更具「內省」的批判力。(p.64~p.65)

三.  原住民文學的界定

1.      吳錦發編《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和《願嫁山地郎─台灣山地散文選》稱它們為「山地文學」是意識到「界定」文題。之後他主張把原住民血統的作家叫「原住民文學」,其他非原住民寫的叫「山地文學」。「原住民文學」緊扣在「身分」(identity)焦點上。(p.66~p.67)

2.      但吳錦發「山地文學」有像中國山水詩、田園詩。這樣「題材」跟「身分」的問題並列的觀念糾纏。也會使得原住民作家在侷限自己,不介入其他話題。(p.68)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要畢業有大事要做
第一
宿舍的家要搬
第二
宿舍的東西要不跟家裡的東西衝突

第三
又要把適合上班的東西搬去台北

可憐ㄚ
就是要搬來搬去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回到家看到參加BloggerAds的黃金寫手活動的得獎品
真感動
因為在寫那篇文章其實很怕寫不好
畢竟自己是唸文學的人
也沒參加過活動

所以在動筆前想了很多週邊感想
吳錦發曾經聽過他的演講,很真,收穫也很大

又回想自己身邊的客家人  高中的梅梅   文翌    小紅
三個時期卻又是自己的好友
客家人真的很照顧我~~呵呵
剩文翌沒寫感性文   雖然我前幾個星期超有feel的想了幾段話
可是太累  留著當畢業文好了

然後回想自己唸得台灣文學
我真得覺得唸台灣文學很快樂

收到的禮物因為手邊沒相機再補

這是這幾天熬夜趕報告的有快樂的事
等等繼續趕報告

青春三部曲─「菸田少年」電視劇原著小說

主題曲好聽到,重播時段是為了聽歌
雖然文翌說要教我客家話不過太難  先聽懂就很滿足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8 Thu 2008 15:49
  • 太忙

最近都在趕報告
半夜睡覺
下午補眠
我又要去補眠
晚上趕報告


都沒時間寫心得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瓦歷斯‧諾幹著: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發表於「台灣原住民文學研討座談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收於《二十一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127頁到151

 

一‧問題與嘗試

1.「原住民文學」一詞的定義及如何被定義。

第一次:吳錦發在八○年代提出「山地文學」。一九八七、一九八九年台中晨星替他出版的書冠有「台灣山地小說選」與「台灣山地散文選」,但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一日調整為「原住民文學」。(p.129)

第二次:葉石濤在《文學台灣》第四期對「原住民文學」作出定義是:

  第一、原住民文學包括山地九族、平埔九族所寫的文學,皆包括在台灣文學裡面,但原住民文學不包括日本人、漢人所寫的原住民文學題材作品。

  第二、原住民文學是台灣文學裡面,最具特異性的文學,因為它反映了原住民的特殊文化背景、歷史傳統和家族觀念,和漢人不同,所以原住民文學應發揚原住文化特色,並應兼顧語言的特色,磨練文學表達的技巧,提高其文學品質。

  第三、原住民文學是原住民提高其族群地位,抗爭手段的一部分,反映原住民所受的傷害、壓迫,爭取漢人的合作,以達成目標。

  第四、現階段的原住民文學保留漢文創作有其必要,便於對外溝通,至於母語文學則需加強的努力和奮鬥。

  第五、原住民文學是最有希望文學,應可嘗試結合全世界之弱小民族文學,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奮鬥。

  →「原住民文學」的出現是在「被壓迫」並且「族群自覺」後所產生的書面抗爭隊伍。被「納編」(incorp ration)入台灣文學的血緣。(p.130-p.131)

第三次:孫大川在《山海文化》雙月刊發表〈原住民文學的困境〉指出原住民文學是「表達本土的、族群自覺,以及抗爭精神的文學結盟」。(p.131)

◎前三次「原住民文學」一詞從來就不是主體決定、主體敘述的結果。

第四次:魏貽君〈反記億‧敘述與少數論述〉一文﹝《文學台灣》第八期,一九九三年十月﹞從後殖民論述的視野看到了原住民文學作家的「位置」不同於台灣文學,故認為原住民文學不應納編在台灣文學裡面,,它是一個「特區」的屬性,與台灣文學的關係是「聯屬」而非「納編」。(p.131)

第五次:瓦歷斯‧諾幹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到「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產生的基礎是賴語言(母語)是無以割除的起點。以口授相傳接續傳遞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視為原住民文學之母。一九一四年爾後,接受日本皇民化教育,感受現代化社會之族人,以書面形式完成之文學創作視為台灣原住民族現代文學。(一九九七年五月,「第一屆台灣文學五十年研討會」論文)(p.132)

  →原住民接受現代化,開始使用文字、抒發自己,原住民書面文學就誕生。(p.132)

2.被殖民者因潛意識操作殖民者建構的狀態,而感覺是通往「文明」、「進步」的。藉著殖民者的「眼睛」來看自己要到八○年代後才有所轉變。八○年代第一批原住民書寫者出現,大多藉文學形式來控訴著被壓迫、被殖民的歷史經驗,因而表現出別於漢人書寫者的「集體記憶」姿態,同時也表現出不同於漢人書寫者的山林海河的人文經驗。(p.133)

二、去他的殖民

1.八○年代作為原住民文學的先聲,特別是乘台灣民主運動而起的莫那能、拓拔斯、瓦歷斯‧諾幹、夏曼‧藍波安書寫的文學作品被視為第一代原住民文學。(p.135)

日本殖民帝國的原住民圖像(1930-1945)

1.一九三○年本花崗一郎、二郎留其官舍牆壁的血書不只是向日本殖民帝國的發言具體地證明了台灣原住民族納編成為日本這個「國家」的成員,再一次確認了主體發言位置的全面喪失。(p.135)

2.松山奎吾在〈關於泰雅的今昔〉一文裡,代表著當時最初殖民文明化普遍觀點─文明的、進步的、國族的,必須拋棄原來的我。

法農(fanon)《黑皮膚,白面具》「黑人不是人」、「黑人不借任何代價要向白人證明他們的思想一樣地豐富,他們的智慧、知識有一樣的價值」,「對於黑人而言,他只有一個命運,那就是白人」。任何黑人的「證明」均需要白人的「首肯」、「認同」。(p.137)

漠視與空白的書寫世界(1946-1983)

1.      此時出現的原住民文學僅排灣族陳英雄小說集《域外夢痕》,及阿美族曾月娥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獎甄選獎較為人所知。共通點在於使用改易的漢名發表。發表的場所侷限於地方報紙、小型機關。(p.139)

◎從法農分析第三世界的理論模式:殖民→去殖民→新殖民/再殖民/內部殖民到納入新殖民資本主義的運動過程來看,台灣原住民族在日本殖民國離去後並未進行「去殖民」的過程,反而直接接合了再殖民/內部殖民的階段。(p.139)

主體建構及去殖民(1984-)

1.      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在《春風詩刊》第一期(一九八四)以〈山地人詩抄〉的詩稿。去/解殖民書寫,以逆寫帝國/中心為己任。(p.141)

2.      布農族霍斯曼‧伐伐所寫的小說〈獵物〉與泰雅族瓦歷斯‧諾幹散文詩〈關於泰雅〉都呈現「召喚集體的歷史記億」。也表現出後殖民文學書寫的幾種策略,包括「棄用」與「挪用」。(p.142-p.143)

3.      泰雅族賽德克群為主體發言的《崇信祖靈的民族─賽德克人》其直寫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賽德克群小區域的人文歷史。(p.143-p.144)

◎因為逆寫,原住民書寫的去殖民才有可能展開。(p.145)

三、面對問題

1.原住民書寫文本通常表現出向外爭取「主體」位置、向內認識自己(文化母體)的文學面貌。但面臨到楊照所認為的「門口位置」,即「向外(使用漢文字書寫其實是再一次地進行「去主體性」)、向內(族群書寫未被族人認同以及原住民社會文化處於消失中或大部分消失的情況)的尷尬局面。(p.145)

2.當代原住民恐怕更要迎接與挑戰「全球化的現代性」。全球化自然也意味馬庫色論及「單面相的人」中扁平人物。那是接受了一組強權中心價值,單一、快速而無意義,永遠充滿著對世界人間的冷漠。(p.146)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死的女巫,不朽的女巫   林耀盛著     

這篇文章是做《巫婆一定得死》作導論,所以是林耀盛讀完這本書的感想,他認為《巫婆一定得死》對用古典精神分析論述分析童話故事做了批判,對於人本身的罪不是要否認而是超越。於是童話故事給予的價值在接近真實讓我們了解。童話故事帶給我們想像的空間,讓我們有種心靈旅程,在假想角色下扮演著現實會遇到的難題。童話故事在現在也許詮釋不同,但人性上不變的前提,童話是無限發展。

巫婆一定得死  李祖君譯                    

童話故事在早期都含有暴露狂,強暴、偷窺的情節。這是因為當時的童話是成人的娛樂,而非在家里講給小孩聽。直到19世紀童話故事才變成兒童文學。童話故事不是由專人寫成,像我們熟知的格林兄弟,經過採集後,潤色整理成書,因此會看到一些相同情節但由不同人出版。童話故事被人認為有教育孩子的功用,但有些故事並不能教化人,也就是童話故事的特色不會單一選項。能抓住孩子的目光一開始是新奇能取悅他們,但解決孩子內心因成長的矛盾才是童話故事的魅力。許多學者用性去分析童話故事,當然這是見仁見智但童話的意義在於心理。童話中會有一項個性獨特或不良特質的問題點,如果父母能處理好,孩子在將來內心慾望上會有不一樣的領悟。童話故事也被拿來做心理治療用,藉由角色扮演,我們以為的天馬行空其實都是現實劇。利用童話故事中的慾望等跟現實的權力連結,童話陪伴成人長大並影響著。

延伸思考

在這樣的文章我們了解到童話的深層涵義,因為在童話歷史的閱聽者角色的改變,內容也變得單純化。但其影響力並沒有改變。因為兒童時我們所接觸到的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我們身心,只是我們並沒有想那麼多。現在讓人引頸期盼的《哈利波特》也是童話故事,它運用了許多英國人風土民情為背景,加上一些文學典故的基礎下,卻又讓大人小孩迷住的劇情轉折。但童話故事也可以簡單,好比最原始的童話故事並不會精心設計內容。中國跟西方的童話早期都是很簡單的,三言兩語可以交代。不過童話故事的詮釋真的是多樣性,畢竟觀點是活的。所以當我在讀這篇文章時,會很想把以前看過的童話故事在拿出來看一看,畢竟有些名字好熟悉,卻忘記故事細節。《巫婆一定得死》這文章很強調的是童話故事帶來的心理力量。人性是很簡單的,他有慾望跟缺陷,在童話中則是凸顯這樣的事件。經由事件我們可以避免犯下同樣的錯,雖然你還是有可能陷入同樣情境,但這也是提供你想法的管道。就像他說的人性不需要否認但要超越,思考的意義就在這裡。念書是為了明白真理,真理不是所謂的大道理,而是明白自身的價值。提供線索的事物很多,打凡天候、書本到人群都是你可以關注的焦點。童話故事也許對我們來說只是小時後的讀物,甚至我們根本忘記它的存在。但實際上你說的話做的事跟故事中的人物是差不多的。這兩篇文章的標題關鍵字都是巫,在我們的既定印象中「巫」大部分都帶有負面印象,可實際上文字是我們人創的,我們付與它意義。可巫婆一定得死嗎?巫婆不能永遠存在嗎?在這裡我們得知巫婆只是我們內心邪惡一面的化身,他做了我們道德所認為壞事。他行動了我們所不敢作的事,然後被我們在故事中用報應結束。我們教導了孩子,你看有了貪念、慾望就是這樣,禁止孩子。我想說當然不是說你可以做壞事,而是這一切都是人造的。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初想寫的報告但沒有實力

以白先勇台北人和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分析新舊兩代「台北人」 

參考資料
期刊:(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潤華:〈雙人記-記白先勇的花園〉,《幼獅文藝》第52319977月,頁40-45
朱偉誠:〈父親中國母親(怪胎)台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族想像〉,《中外雜誌》第35020017月,頁
107-123
江寶釵:〈論白先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社會關係與內在心理〉,《中國學術年刊》第1819973月,
367-387+446
江寶釵:〈白先勇小說中的投水事件與憂國傳統〉,《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5期年月,頁
128-143
何田田:〈論「臺北人」的人物和主題〉,《文藝月刊》第76197510月,頁21-28

呂正惠:〈臺北人「傳奇」〉,《文星》第10419872月,頁96-101
余秋雨:〈風霜行旅〉,《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11月初版,頁
383-405
李師鄭:〈烏衣巷口夕陽斜-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讀後〉〉,《書評書目》第4019768月,頁
47-50
村:〈白先勇《臺北人》一書命名的質疑〉,《中華文藝》第12卷第3197611月,頁
125-130
吳作政:〈遊園驚夢〉,《文藝》第1919711月,頁
142-150
林幸謙:〈流亡的悲愴-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主題〉,《國文天地》第9卷第5199310月,頁
27-30
於梨華:〈白先勇筆下的女人〉,《現代文學》第3719693月, 146-152

吳湘文:〈評白先勇的「冬夜」〉,《中外文學》第4卷第1119764月,頁180-188
柯振中:〈提起白先勇〉,《新書月刊》第719844月,頁
42
柯鳳凰:〈台北人,一闋沒落的輓歌白先勇台北人初探〉,《甲工學報》第1419986月,
7-18
柯慶明:〈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中外文學》第35020017月,頁
23-58
夏志清:〈白先勇論(上)〉,《現代文學》第39196912月,
1-15
施懿琳:〈白先勇小說中死亡意識及其深層分析〉,發表扵「第二屆台灣經驗研討會」中正大學主辦,1993.11.5收扵龔鵬程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11月初版

高天生:〈可憐身是眼中人-試論白先勇的小說〉,《台灣小說與小說家》,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12月新版第一刷,頁131-142
尉天聰:〈自囿〉,《大學雜誌》第47197111月,頁
59-61
袁良駿:〈從白先勇晉升談起〉,《文訊雜誌》第期19965月,頁
12-13
陸士清:〈上海復旦大學與知名劇坊人士談《遊園驚夢》〉,《當代》第24
1988
4月,頁
110-125
陸士清:〈白先勇的小說技巧〉,《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3
6月一版

梅家玲:〈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台北想像-從《台北人》到《孽子》〉,《中外
文學》第35020017月,頁59-81
陳碧月:〈白先勇小說全知觀點與人物刻劃之關係〉,《文訊》第1111995
1
月,頁
9-11
陳碧月:〈白先勇小說人物所揭示的社會意義〉,《國文天地》第1151994

12
月,頁58-63
陳碧月:〈白先勇小說中男性的類型及其意義〉,《國文天地》第1151994

12
月,頁58-63
陳碧月:〈從現代主義看白先勇的小說〈悶雷〉〉,《明道文藝》第2141994
1
月,頁157-169
陳碧月:〈白先勇小說客觀觀點與人物刻劃之關係〉,《明道文藝》第228
1995
3月,頁104-110

張火慶:〈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胡》第13219866月,頁35-49
曾秀萍:〈白先勇創作評論資料〉,《中外文學》第30卷第220017月,

201-208
曾秀萍:〈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中外文學》第30卷第220017月,

189-197
賀淑瑋:〈「吶喊」與〈青春〉:論培根與白先勇的感官邏輯〉,《台灣現代小說史

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初版,頁443-477
張德林:〈小說敘述視角藝術功能探尋〉,《文藝理論研究》第219883月,
20-28
張靜茹:〈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論白先勇筆下「臺北人」的挫折應對之道〉,《中

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319993月,頁122-145
葉維廉:〈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論白先勇的小說〉,《中國現代小說的風貌》,
臺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77月再版,頁75-95
趙毅衡:〈敘述中的主體分布〉,《文藝理論研究》第219883月,
57-60
蔡克健:〈訪問白先勇〉,《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11月初版,頁441-

俊:〈白先勇研究在大陸:1979-2000〉,《中外文學》第30卷第220017
月,
155-172
劉紹銘:〈回首話當年-淺論臺北人〉,《小說與戲劇》,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6
5月四版,頁27-59
蔡雅薰:〈六、七年代台灣留學生小說述論-以於梨華、白先勇、張系國作品為主〉,《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初版,頁
248-269
顏元叔:〈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第3719693月,
137-145
簡政珍:〈白先勇的敘述者與放逐者〉,《中外文學》第26卷第219977月,

169-194
應鳳凰:〈白先勇《台北人》之一:歲除〉,《明道文藝》第29920012月,

38-43
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晉民:《白先勇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3月初版
王隆升:《文學時空與生命情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3月初版
王泰來等編譯:《敘事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12月一版一刷
申丹:《敘事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7月第
一版。
卡爾榮格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 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縣新店
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5月初版
白先勇:《驀然回首》,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9月八版
白先勇:《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11月初版
冉欲達:《文學描寫技巧》,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810月第一版。
米列娜:《從傳統到現在--世紀轉折時期的中國小說》,北京大學,19976
月二刷

伯哈德著,陳建憲譯:《中國文化象徵詞典》,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初版
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6月初版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3月初版
林幸謙:《生命情結的反思》,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71月初版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10月初版
林鎮山:《台灣小說與敘事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9月初版。
居閱時、瞿明安主編:《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
第一版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5月第一版。
胡菊人:《小說技巧》,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6月四版
柯慶明:《白先勇論》,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5月初版
高天生:《台灣小說與小說家》,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12月新版第一刷
徐岱:《小說型態學》,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11月初版
袁良駿:《白先勇論》,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5月初版
C. Kaplan
著,徐進夫譯:《短篇小說的批評門徑》,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7
8月初版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原著 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12月五刷
陸士清:《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6月一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月一版一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初版
陳鵬翔主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11月初

張寅德編:《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洪葉文化,19964月初版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作家論》,臺北:聯經出版社事業公司,197610月初

葉維廉:《中國現代小說的風貌》,臺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77
月再版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