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我的蝦皮 https://shopee.tw/hotthebest

時空場景

電影主軸來回進行,故事的一開始是18歲兒子裕司照顧家,再拉到葬禮,用親戚的閒言閒語說明了女主角死去,單身父子生活令人不安,因為男主角阿巧不會處理日常生活。但如同電影想表達幸福不是別人能幫你界定,幸福是你自己的感覺。手忙腳亂的父親,兒子卻覺得生活幸福,只希望父親不要離開自己就好。裕司想念母親,老是翻閱母親親手為自己做的畫冊,也許信念成功,女主角出現一家人再一次團聚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有不斷的幸福,而且在回憶男女主角相識往事,青澀甜蜜的讓觀眾了解暗戀的滋味。但雨季不可能永無止境,在他們心中還是不安女主角消失,當時光膠囊找回,電影用畫面晃動、音樂陰森去表達女主角即將消失。女主角安排著消失後父子能有生存的能力,直到他回去。故事就在日記本真相大白,用女主角觀點看往事,說明一場車禍讓女主角穿越時空。對故事人物中女主角的生命歷程實際上是:認識→互相暗戀→第一次約會→第一次分手→來到29歲阿巧的身邊→回到現實→追求真愛→生下祐司→生病死去。最後電影撥出畫冊完整內容,圖片凸顯出溫暖跟正向的意涵,媽媽回去後,父子倆是在有彩虹跟幸運草的場景,表現出澪是多麼渴望他們幸福。

電影設定在鄉下,並非都市。於是場景的含意建構,像是家、事務所、廢工廠、學校、診所,都是正面大於負面,重覆對比。「家」在沒有女主角的家時,東西是全部都看的見,像所有的衣服領帶襪子都是吊在衣架上。在冰箱上貼滿備忘錄。調味料都在桌上,以上是日常用品。連平日用不著的救護箱都在櫃上,可以想像男主人常常受傷,所以也在醒目的位置,顯示著男主人不擅整理家務,導致家庭凌亂的。更不用提庭院裡植物只是草,完全沒有規劃。在女主角回來後,過期的報紙被丟棄,衣服不在只是衣架上。東西都被收的好好,還有花能裝飾家裡。連食物也是強烈對比,早餐的荷包蛋是白色,吐司是金黃色,晚餐是咖哩飯,而阿巧用的早餐蛋需要調味料掩蓋焦味,吐司更是黑炭般,咖哩糊成看不出料是什麼。甚至裕司在高中整理的家還比阿巧整理乾淨,強烈顯示男主角不如常人,為什麼會說阿巧無法處理日常事務。

「診所」是阿巧跟裕司的發洩場所。當他們有疑問時,都是問野口醫生。甚至說原本是治療身體的診所,變成安撫心靈、傾聽煩惱的場所。阿巧幾乎什麼事都跟醫生說,說的內容其實阿巧早就知道答案,但卻在醫生這面希望建立信心,有時希望醫生對他說他覺得沒錯,有時希望醫生聽他說說,也別當一回事。在電影中的人都是溫暖的,學校裡的老師對於裕司倒掛晴天娃娃,不是用責怪方式。蛋糕店裡的廚師也是等到裕司18歲才關店。現在我們說最講求科學,要實事求是的醫生,在聽阿巧說澪的回來跟歸去,說他相信阿巧,但他又親自參加過澪的葬禮,真難決定。

「廢工廠」是他們最愛去玩的地方,裡面的廢棄物中藏著時光膠囊,說明著這個地方給他們的隱密感、安全感,像是第二個家,也不怕別人來,所以澪才會在這裡出現。澪在這裡出現跟時光膠囊的連結性也很高,他們是在找尋時光膠囊,才發現澪。時光膠囊是過去埋的,將來回憶,澪也是這樣只能將來回憶。阿巧跟澪在廢工廠重新戀愛,敘述過去回憶,有著像初戀般的吻。廢工廠還有一片酢醬草,等待發現其中的幸運葉。

其他小場景有向日葵田,是男女主角決定一起生活的點。那時雙方穿著白色的衣服,象徵這樣的愛是希望跟純潔的。上班時會經過的橋,在澪回來前,阿巧是被女學生欺負,讓別人超越腳踏車,可澪回來後,阿巧願意跟女學生較勁,甚至衝過女學生,在這場景說明了澪給阿巧的力量,讓原本沒有生氣的阿巧,有著未來希望的能力。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童《我的帝王生涯》
蘇童用著第一人稱敘述著整個故事。在自序中他說到不希望讀者當歷史小說讀,在我的理解是他講的整個故事中的皇帝是集合他所看到的各種人性。在用白描的手法中,隱喻了許多事物。我自己讀完其實沒有很喜歡這部小說,雖然這是杜撰歷史題材的小說,但我總覺得在文字上淺白的沒有歷史味道。其人物的思想也沒有沉穩到哪,只是靠著隱喻才增加內容豐富性。

我猜蘇童用偽自傳寫這部小說,主要表達的是歷史上多少昏君都是這樣不自知,這樣寫法讓讀者用深入主角心理世界,也許會讓我們多少諒解,至少我第一次讀就沒有這樣感覺到端白的壞。故事中男主角很喜歡鳥,鳥代表一種希望。端白其實很想離開皇宮。在兩個女人的輔佐朝政下,端白沒有空間去說話,於是他玩,如同歷史人物中昏君玩他能玩的,像蛆蛆。這樣的端白碰上了同樣愛鳥的蕙妃,但一個民間女子抵抗不了權貴人家鬥爭,上面的太后跟母后不認可,就算擁有皇上的愛,我也不認為是幸福,雖然太監認為擁有皇上的愛最幸福。當蕙妃懷孕時,不敢張揚,害怕被毒害,最後生的孩子還被掉包成狐狸,用來譏諷蕙妃是狐仙誘惑皇上。這樣的一個女子最後淪落妓院,還走投無路只能賣皇上寫的情詩,其悲慘性可見一番。雖然說加害蕙妃的那些女人也都沒好下場,還可笑他們的愚昧性。像菡妃以為懷了龍子在國家毀滅時,龍子還有地位性嗎?最後跑去冷宮被人活活踩死。

蘇童故意要去製造端白的昏庸,於是端白很愛說殺,只要他看不滿,反抗他的能殺就殺。顯示端白的冷酷。覺空提的論語,可以知道論語象徵名君應該知道的治國之道,但這本輪與最後還是沒讀完,也許就這樣一輩子讀完論語,端白才能真正明白,因為我實在不認為端白在落魄後,當上走索藝人就懂,他的心境的確開闊些,但當年做的錯事就明白嗎?走索讓端白像隻鳥一樣,因為高高的只靠條線,其實真像走在空中,雙手的張開更讓他認為有翅膀。端白還會常常夢到白色的小鬼,但最後我們了解到小鬼是端白內心的慾望,中間有權慾、情慾的渴望,不過當他歸隱時這些問題都不在。

另外孫信這個瘋子,老愛說變國就要滅亡了,這樣的預言並不是假的,孫信每次說的話都是重點,也就是故事中端白要做的錯事,國家滅亡的原因。一個國家的失敗,不是單一原因造成,它一定要一錯再錯。孟夫人這樣的母后,很妙。他是豆腐店出身,因此他說的話很粗俗,雖然他這樣掌握端白,但很明顯是為人父母心,想讓孩子登上皇子是當然,不能讓端白失去皇位更是肯定。皇甫夫人更是奇怪人物,他故意宣布端白為皇子,不是端文,是出自報復。他想玩弄大家一次,讓男人知道她不是好惹的。可是身為最高地位的人,其容忍心、體諒心都沒有,這國家會滅也不是端白一人之錯。拿書裡一句話來說,法律是人定的。也就是在這個社會一切都是人為的,當這個國家滅亡也是人為的。道德標準是我們訂製的,所以我們才能去反省端白的錯,如果我們創造的社會不認為這是錯的,那麼我們根本不會察覺到。我對於燕郎這個人物是有點疑惑的,其實以整本書他的表現,我看得出燕郎對端白是忠心耿耿,但在宮中時,我一度以為燕郎他是貪富所以巴著端白,在最後流浪時,他仍跟隨端白,才讓我了解他部分的癡。可故事除了端白,沒有個人是好下場,這也真讓人不捨,我有種認為端白也一起死那就算了,但為什麼獨留端白。

蘇童在課本是放在先鋒小說之後,其實就不論用什麼文學名詞去灌在蘇童身上,其實就大方向來看,新一代的作家就是想辦法突破當時文革帶給中國的影響,好比說樣板戲這樣僵化戲劇。文學也是這樣,好像一種毛體,大家都給這樣走,在蘇童、余華等這一代,他們在解構這樣的毛病。終於不用看到什麼都是黨的力量、黨的英明。他們的實驗性很強,雖然我在讀這一本書的感想,對它的評價還好,但以意義上蘇童的作品的可讀性我還是認為很高。因為在這樣勇於解構歷史,才能讓藝術性回來。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這《許三觀賣血記》會一開始覺得很荒妙可笑。作者會重複一些段落,營造出外人閒言言語的芬圍,或者是許玉蘭還是許三觀碎碎念的時刻。許三觀賣血記」書中幾次的賣血,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而每次捐血前拼命喝的很多水、捐完血後的『一盤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的儀式,更是點睛般的貫穿全書。捐血為自己娶妻、為兒子、為家庭、為生病的兒子,最後想為自己捐一次血,而被嘲笑:『這麼老還來捐血,你的血誰要』,因此大哭,只因無法以自己賣血的錢來吃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最終兒子出錢請許三觀吃炒豬肝和喝黃酒做結,兒子一樂說:『爹、你別在這裡哭了,你想吃炒豬肝、你想喝黃酒、我給你錢,你就是別在這裡哭了。』許玉蘭說:『許三觀,我們走,我們去吃炒豬肝,去喝黃酒,我們現在有的是錢。』

 

因為賣血所以許三觀才能娶到許玉蘭。原本的家庭算美滿,因為許三觀疼老婆、小孩。小孩有三個,一樂、二樂、三樂,許三觀原本跟一樂最親密。知道一樂非親生兒子後,於是許三觀耍起任性。許玉蘭說「許三觀,,家裡沒有米了,只夠晚上吃一頓,這是糧票,這是錢,這是米袋,你去糧店把米買回來。」許三觀卻回答:「我不能去買米,我現在什麼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麼叫享受嗎?就是這樣,躺在藤榻裡,兩隻腳架在凳子上,你知道我為什麼要享受嗎?就是為了罰你,你犯了生活錯誤,你背著我和那個王八蛋何小勇睡覺了,還睡出個一樂來,這麼一想我氣又上來了,你還想讓我去買米?你做夢去吧!」許三觀明明最喜歡一樂,現在他卻努力不甩一樂。一樂替三樂出頭,卻傷了人,賠不出醫藥費。全家的簡陋傢具都被抄家了,許三觀要何小勇出錢,卻沒有回應。看看家徒四壁,許三觀只得去賣血還醫藥費。這一段非常好笑,一個家是很難分的這樣一半,這是我用的,這才是你用的。感情上也是這樣,可以就這麼一刀兩斷的切個清楚,一樂不是我兒子,於是那以前的情感就不見了。

又一回,家裡實在窮得沒東西吃了,,他又一次去賣血。「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完?小崽子們苦得都忘記什麼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我們一家五口人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我現在除了身上的血,別的什麼都沒有了...」晚上準備帶全家出去飯館晚餐,但是前面那情感卻被理智來搗亂了。許三觀不帶一樂去吃麵。一樂這樣對許三觀說「爹,你能不能把我當一回親生兒子,讓我也吃一碗麵條?」許三觀搖搖頭說:「一樂,平日裡我一點也沒有虧待你,二樂、三樂吃什麼,你也能吃什麼,今天這錢是我賣血掙來的,這錢來得不容易。這錢是我拿命去換來的。我賣了血讓你去吃麵條,就太便宜那個王八蛋何小勇了。」然後,一樂吃了紅薯,還是想吃麵。裡裡外外鬧了一場後,還是吃不著,傷心的離家出走,許三觀找著他了,他背起了一樂,邊走邊罵。「你這個小崽子,小王八蛋,小混蛋,我總有一天要被你活活氣死,你他媽的想走就走,還見了人就說,全城的人都以為我欺負你了,都以為我這個後爹,天天揍你,天天罵你,我養了你十一年,到頭來我才是個後爹,那個王八蛋何小勇一分錢都沒出,反倒是你的親爹,誰倒楣也不如我倒楣,下輩子你做我的後爹吧。你等著吧,到了下輩子,我要把你折騰得死去活來....」結果一樂看到了勝利飯店明亮的燈光,他小心翼翼地問許三觀,「爹,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麵條?」許三觀說「是的」。

 

何小勇出了車禍,需要兒子喊魂。於是原本都不承認一樂是兒子的何小勇一家人,最後不得不去找一樂幫忙。只是一樂哭,只是為了想要有個親爹,而非被人推來推去的小孩。但我覺得一樂還滿小聰明的。就像為了幫三樂,他懂得怎樣藉機而非硬幹架。這次文化大革命,家家都得開批鬥大會,一樂第一愛是毛主席,第二愛就是許三觀。這下誰還能說一樂不是許三觀的孩子。只是每每看到文化大革命這樣混亂的場面,就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好幸福。如果連親人都要互相批鬥,這個國家真的是算國家嗎?

 

許三觀為了一樂的病,這樣不停的賣血。其實很感動,真的血緣不重要,重要是愛。把老命都不要,就為了湊一樂的醫藥費。之後這樣的許三觀,終於不用在為小孩而掙那錢,於是他要為自己賣血一次,卻失敗。這樣有點傻的許三觀,忽略到為自己賣血,何必呢?現在他過的這樣好,何苦賣血勞累身體,說不定還此喪命。這些過去,就當回憶吧!看這部小說,就覺得下階層的人,很辛苦,這個苦跟讀台灣小說的苦是不一樣的。大陸人都滿會鋌而走險,從事較危險的工作,不過這也是因為政府導致他們不得不這樣。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之夭夭》是採自詩經裡的句子。這本《桃之夭夭》如同書皮寫的這是王安憶的戲夢人生。時代背景在書中並不顯得重要,抗戰、勝利、內戰、解放,好像人生那麼長,幾年過去如雲煙,日子就這樣過來了。故事是從郁曉秋的母親笑明明開始寫起。也許就是有演員母親才讓她的生活是不平凡中的平凡。郁曉秋的一生最後還是像個平凡女子一樣。笑明明和郁子涵相識是因為笑明明在蘇州演戲時,住在郁家租給戲團的緣故。笑明明和郁子涵最後來是結婚了。卻在幾年後郁子涵因貪污和玩弄女性進了監獄。郁曉秋卻是郁子涵進監獄才生下的,於是父親是誰?成了她被非議的話題。沒有人喜歡她。餘姚女人不滿她,她的哥哥打她的時候,不動聲色,出手就是一下,不算重但挺狠的。她的姐姐則對她不理不睬。笑明明也不喜歡她,「不喜歡她的伶牙俐齒,不喜歡她的活潑,不喜歡她勻稱柔軟的骨骼,不喜歡她笑起來有一種媚。她忍不住就要罵她和打她。」這樣成為出氣筒的郁曉秋,有她生存的法則。從小就知道怎樣混在弄堂裡,表演、出奇不意的辭令和小把戲。在郁曉秋青春時期,因為她的生氣,觸動男同學的簡單的肉欲。給她取了個「貓眼」的綽號。老師也對她側目而視,儘管她舞跳得好,鼓打得棒,最後也把她排斥在腰鼓隊外,不能參加建國二十周年大慶遊行。

下鄉勞動時,她與同學何民偉爲大家燒飯,在這個時刻郁曉秋彼此被性格吸引,無關性別。很要好,但「沒拉過手」。畢業分配時,兩人想一同去江西或安徽插隊,卻遭到家長阻撓,分處兩地。終於最後兩人都能以「病退」回滬,終於距離只差幾個巷口,分配到不同街道工廠,感情升溫親熱之後。家長不再硬性反對,同意他們結婚。可是,因為不辦成新房等等因素,命運作弄下,何民偉在此時認識另一個姑娘,帶著逃避心態想趕快結婚而跟郁曉秋分手。郁曉秋哭著說何民偉「你沒有良心」「你會後悔」的話,卻沒用「我都和你那樣了」來要挾他,獨自承受著痛苦。在同時,郁曉秋的哥哥被捕,姐姐因生產不幸病逝,郁曉秋代替姐姐照顧小孩,而在雙方家長同意下,郁曉秋最後嫁給自己的姐夫,原本以為不是幸福的婚姻,其實最後如同詩經的桃之夭夭,宜室宜家。原本那樣讓人遐想的感覺,最後跟農婦一樣。

身為書中主要人物郁曉秋,王安憶給了她非常樂觀的信念,遇到不好的事,郁曉秋也能以擇善面對。應該說郁曉秋有演員的天份,她知道別人想要什麼,很懂得如何打好人際關係,

原本以為笑明明對郁曉秋真的冷酷無情,畢竟郁曉秋可以說是笑明明失意的代表。看她打郁曉秋的樣子,看不出來她其實很在意,直到笑明明替郁曉秋想辦法用回滬,才了解她只是不說而已。說真的很傳統女性的,雖然當演員,看似華麗,懂得該守怎樣分寸。對於小孩,她其實有在關心,只是演員看過太多百態,所以她不說,卻也懂得郁曉秋才能打理家。想辦法靠關係讓郁曉秋回來,也讓郁曉秋決定自己和何小勇婚姻。最後更讓郁曉秋嫁給姐夫。我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不對。本來就是讓孩子去做想做的事,畢竟她自己也是這樣有跌跌撞撞的走她的人生。她有養家,雖然給的愛不夠,但要叫那時代的這樣身分的母親給什麼?

郁曉秋的兄姐,說真的有點不太懂哥哥。為了自身當初可以燒掉穿舊式衣服的照片,批判自己的母親,因為冷酷無情,到最後被捕。雖然因為年少缺乏父母愛,對於親情缺乏可以理解,但在被捕時,母親的哭泣卻毫不在乎,

何民偉,這個初戀情人,沒想到就這樣斷了。在一開始何民偉我還覺得挺有心的,其實不是因為性別,而是因為個性吸引。但長大了,帶有點反叛心態,就這樣跟郁曉秋越走越近。因為害怕跟厭煩而跟另一個女的在一起。我在想愛是這樣可以被取代性嗎?當年這樣的努力,就只是過去嗎?跟這女孩的結婚就等於跟郁曉秋結婚嗎?

一直要讀王安憶的作品卻還沒有讀,會挑這本書是因為書皮寫說這是為了向王安憶以前寫的女孩感傷致意。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到王安憶用筆細膩。總覺得郁曉秋不是真實人物,這樣樂觀到了極點。欺騙自己也不是這樣吧!被別人排擠,總該有失落等等,但卻沒有這樣的描寫。也許是沒有讀過她其他的作品吧!感覺不出為何致意?是因為夠樂觀嗎?有幸福結尾?還是?就先不猜測,我只是覺得郁曉秋其實真正幸福不多,她之前所謂的幸福都是靠自己努力闖出來的。說難聽點,愛她的人太少了。又因為社會這樣,同伴其實都是生疏的。又為自己的長相,帶給人太多遐想。男的愛慕,女的忌妒。因為如此,幾次這樣失去朋友就因為姊妹們的吃醋。何小勇對她,讓人感到滿足點,卻放下著轉折。讓她嫁給自己的姐夫,但也罷,也罷。人生何必要太強求什麼?這樣相夫教子,就是幸福的一種。而且沒有長輩的壓力,彼此這樣扶持,也是有愛啊!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某家沐浴保養用品滿x的金額時
得到她們送的贈品
是餅乾茶包還有一個果醬
 
除了茶包
餅乾跟果醬都不是一般我們會吃的口味
原本不可能接受的口味
 
再被我媽強迫吃的狀況下
 
我...居然
 
開始想念這檸檬黃果醬
 
於是今天爸媽出去時
 
自己偷偷烤了兩塊土司沾著醬吃
 
天啊
 
是誰晚餐吃的比平常多
 
我居然還是嘴饞
 
一片不夠吃第二片
 
 
而且在洗澡時
 
我對這檸檬黃的感覺
 
自己下的定義是迷戀
 
 
 
糟(自毆好幾下)
 
中了廠商的計
 
以後得自掏腰包去買
 
以應付突然想吃的欲望................
 
 
開始想踹自己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1 Sun 2005 20:11
  • 熊熊

現在百貨公司
 
又開始很多商品會送小熊
 
所以
 
身為小熊一家
 
當然也要參一腳
 
於是我買的是摩斯漢堡送的小熊
 
但我沒想到
 
摩斯漢堡是和可口可樂合作
 
所以價值又增加
 
我真會買東西
 
最近運氣不錯
 
 
可惜我中意的熊還買不下去
 
 
 
重點是
 
平常真的要多作好事
運氣才會來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緯來打的預告說單親爸爸的便當奮鬥
 
真是讓人很有感觸
 
這是很少人提到父親的心情
 
想到她與她的生存之道
 
也想到今晚哪裡有問題的訪問
 
 
看著一個大男人為了女兒跟便當奮鬥
 
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愛
 
 
我喜歡看日本台
 
跟台灣節目不同
 
我喜歡這份溫暖的感覺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車男的成功真的反應這個社會現象
 
我們不也是這樣的生活嗎
 
不認識的人
 
透過網路就這樣認識起來
 
貼近現實這些寂寞人的心
 
把我們單純相信愛的一面挖出來
 
真愛是一定有的
 
只是命運還沒到
 
最後一集的點滴畫面真的不錯
 
不過還好還是有些帥哥的點綴
 
不然我還真看不下
 
畢竟人還是愛看美的事物
 
哈哈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30 Sat 2005 22:20
  • life

沒有網路的生活
 
我都在看電視
 
單純看電視時眼淚也多了
 
 
看的都是動物節目
 
從動物身上
 
看到的世界更為美麗
 
 
就像小孩吐槽節目說
 
故意讓我們哭的工作人員很可惡
 
但結論很棒
 
可惜我哭到不能記住
 
大意是分離只是生命的一部分,眼淚則是進步的一個表徵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5 Sun 2005 00:35
  • 敗家

跟我大金主媽媽出門

果然我買的許多東西

主要是想買鞋子

但我看中的鞋子都小貴

不買

只想買290的鞋子

 

買了兩件內搭的比基尼式內衣

因為阿文說藍色適合我

所以買兩件藍色的

但他的只有橫條

不夠滿意

 

還買了麥克風....以後就不打字啦!!

有麥克風的才聊天

 

還買兩張專輯

一張是放在我媽車上....我們喜歡聽西洋老歌

一張是中島美嘉

想說很久沒買CD...支持一下正版

不過都買外國專輯....國語專輯.........汗

 

最後很愉快在一中街的小吃攤子

買一堆吃的

然後跑去中友吃

剛好看到甜甜圈在台中賣....當初有聽說但忘記了

我媽就跑去排隊買...因為上次台北行只有我沒吃到

所以他要買給我吃

我說媽啊...我不愛吃甜甜圈

但因為人不多

他還是買了

是不錯吃

但我還是不愛這種甜

 

我愛吃的是泡芙

那時候

真的是每一家都要吃過

田中家 布藍里 堂本家  BREAD PAPA

到最後還是像"我們這一家"

卡通說的

不是不好吃

但就是沒那麼熱衷

 

唯一還喜歡吃的甜點

只剩下起士吧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鯨生鯨世

 

        這本書是在東海附近的二手書店買的。作者是廖鴻基。我對這人原本是不熟的,但是在一上時(不確定)他來學校演講。我的室友雅婷說這個人很厲害,有廣播…因為真的不知道,所以我沒在意。當初只是為了拿通識認證而去的。直到蕙婷跟我說散文課本有他的文章,所以要去找他要簽名。我才匆匆掃過他的文章。這是一場很棒的演講,但我的腦袋早就被散文老師的腦力激盪打敗了,沒體力在去細細聽演講,雖然真的很棒,也只有一邊聽一邊打瞌睡。

        在暗暗的會場,聽著廖先生放著他帶來的幻燈片,用他迷人的嗓音敘述著一個又一個海邊的故事,真的超享受!!會後,跟著蕙婷,我跟宜錚也跟去要簽名,廖先生非常好,還一一跟我們握手,他的手真的很溫暖,在斯文的長相下,他的手明顯就是做事的手。就像陳水扁的手,不過他的握手不是陳水扁那個富有含意的握手。政治家的握手,是會緊緊握住你的手一下,我爸爸說那是代表把你這一票給握住的意思。

        雖然帶給我非常感動的演講,但我還是一直沒動手去敗他的書,但在看到鯨生鯨世,完了,敗在他的封面。好藍,好有放鬆的感覺。我想很少人不喜歡鯨魚吧!我現在留著的墊板,就是用英文標示海豚所在,非常特別的墊板。

        這本書讀完很難說出自己的心得,只能說自己真是城市裡的土包子,很久沒去好好觀察這寬廣的世界。既然不能去看海,那只好用這本去洗滌附加在我城市的紛亂。像救贖般遞給我通往世界的階梯。我彷彿聞到海水的氣味,慢慢想像那鯨豚像白馬王子解救公主般的叫我騎在背上,牠要帶我去脫離這狹下空間。體會出人家說大自然給人們的影響,如廖鴻基說自己才高中畢業,可是寫出來的文章,卻能得獎,這是因為大自然教他的。我感受到這本書正在跟我身裡的靈性作一番溝通。

        只有在第一百頁,才讓我想到別的想法,不然我還是一味沉進鯨豚的世界。那一群人為了作出鯨骨的標本,所作的功夫,讓我想到美英老師。美英老師是研究考古的,在這學校應該很難不去上到她的課。在上中國器物美學時,她教我們拓印器物,我有種在忙著作標本的人跟在忙著拓印的人重疊一起的感覺,那種期待、興奮的心情我想都是一樣的。

        提醒大家,不要再吃吻仔魚。因為這是許多魚類的小孩子,並非就是這麼大的魚,世界上會吃這種魚的只有日本跟我們台灣,但日本好像有規定一年捕殺多少的限制,只有台灣沒有這種相關法令。如果在不制止,只會讓越來越多的魚滅種。這是那次演講,我牢牢記住的話。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要考試的我,還是看的最近買的「幕永不落下」。買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去要李家同先生的簽名。有人問為什麼?我只是想讓那本書有第二價值。書的價值已降低了,把書拿到二手書店…賣的好像那本書一點價值也沒有。虧他還是聞名的二手書店。所以我想讓我手中的書在我萬一不需要的時候,這書還有更高價值。

跟小花討論李家同的文章。我認為李家同的文章是不拖泥帶水,沒有太多華麗的文字。樸實的告訴你這個故事。Just a story.甲作了什麼樣的事,跟乙相遇還是跟乙發生怎樣的友誼。簡單的架構圖,立即出來。

覺得好書就是在序清清楚楚告訴你這本書的內容,這也是老師都說書可以不看內容,只看序就好。只可惜我覺得把序寫好的書並不多。而這本的序作者明白告訴你,寫這幾篇的文章的原因。

書分為四輯,但我還是分為兩個大內容就夠了。一是「愛」,二是「價值觀」。以「幕永不落下」為書名的那篇文章,其實緊緊扣住這兩輯。我們常說愛是什麼,賦予他意義跟規範。好像捐很多錢,就是大善人。可是真正的愛,如德蕾莎修女說的「愛的種子,必須親自撒出,而且每次一粒。」張義雄在扮演神父,安慰那個老婦人,而一開始的那只是演戲,到最後是用愛去互動。這也像最近看的Time雜誌研究出,快樂其實一個人是快樂不了,想要快樂是要在人與人的互動鐘才感受到。一個人在房間裡看書、聽音樂,快樂是不會增加。但在跟甲分享當中,快樂是增加的。這也等於「司機」這篇說到聖經五餅二魚的故事。這不是耶穌的奇蹟,而是他的行為感化當場的人,而使彼此的人願意分享彼此有的食物。愛就等於快樂。讓心靈感受到快樂就是愛。同樣在「司機」這篇也讓我想到英文作文舒萍提到的他朋友從不喝星巴克的咖啡,因為他痛恨資本主義。這樣做法我是很贊成的,如果我們只喝星巴克,到最後我們只能喝星巴克,這等於我們不吃麥當勞,我們只能吃肯德基。因為我們過分崇尚資本,傳統的雜貨店都無法生存,這好像也帶出價值觀的偏差。就像新聞挖挖挖說過美國現在有四件事一定會作,不然就不是現代人。一是用雅虎的信箱、二是去ebay買東西、三是去星巴克喝咖啡、四是用ipod的聽音樂。而我們不就是這樣的價值的標準,才讓現在的年輕人崇尚LV。然後為了賺錢拋棄自己的隱私。還去當大學聯考槍手,讓學問變成商品,不也是我們的價值觀被扭曲。而別忘了開頭那篇說到「對很多人而言,米是最珍貴的東西」。想要讓我們窮人有更多資源可用,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

這本書清清楚楚告訴我們這些故事關聯性。只有每個人都親自去做到愛,親自降低物質的需求,不然在怎樣談大道理,對於小人物而言一點用也沒有。例如印度已經民主很多年,但他們的人民在痛苦中,還需要什麼文明。

 

提醒自己,也提醒你。多一份愛,少一份慾望。德蕾莎修女說過「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