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https://www.evernote.com/referral/Registration.action?uid=17342106&sig=bab1367ec67b3229f949f517fe0ec173

目前分類:閱讀保險書籍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押對「保」了嗎?:讓保險在關鍵時刻做你最給力的後盾

這本書是我選讀保險的第一本

因為這本寫比較更易讀完全部 

另外作者是南山人壽的服務人員 剛好我有南山保險業務員 所以有聽過他的講解保險

 

保險有三個功能:

1.發生風險時不用花到自己辛苦存下的錢、

2.擁有選擇醫療品質的權利

3.補貼自己無法工作時的收入

 

而保險雖然我們擁有社會保險也就是健保跟勞保

但健保需要自費的部分還是是很多

所以還是要商業保險的幫助

作者就舉例自費項目

1.癌症的標靶製藥

2.心臟支架

我自己當初聽醫生幫我爸裝心臟支架的說明 就是選自費

因為健保的心臟支架雖然沒有問題  可是健保的使用年限比較短 年紀大的人就是減少手術次數比較對他們少辛苦

 

以及勞保用最高的投保費率來算

一次給付是大約兩百萬

而我們用一個月三萬  還有二十年要生活

基本上要720萬才能生活

這時有好的保險規劃 才能有好的生活

 

作者做了一個表格形容一生

 

三階段四問題
風險問題 主要影響 預防方法

收入中斷

 

暫時沒有收入可以支撐我們的生活消費支出

有錢

意外險

日額型醫療險

失能險(薪水補償)

失能

長年病

除了沒有收入 還需要長期支付醫療費跟生活費

有錢

意外險

醫療險

長期照護險

失能險(薪水補償)

活得太短

 

生前留下的責任變家人的負擔

有錢

定期保險

變額保險

活得太長

提前用完退休基金 需要降低生活品質

日漸老化的身體需要他人照顧

有錢

年金險

醫療險

長期照護險

 

在保險的概論這邊

作者自己推薦就是每個人首先要有實支實付

另外很多人生了小孩 就開始幫小孩保險 但忘記幫家庭的支柱 先做好保險 避免將來的經濟風險

還有保險也有理財功能

因為月光族 是先花再存   而有儲蓄險 就能先存再花 而且儲蓄險會有壽險的保障

但儲蓄險的壽險保額會不一樣  還有儲蓄險不是保障型的保險

 

另外我們人很長用我們自己的認知去理解事務

但業務員講的保險會跟我自己認知可能有差異

所以最好跟業務員一起把條文一條條念過一次再保險

我的業務員朋友也是這樣跟我講  保險要一條條解讀

不然會有全險跟半險的問題

全險跟半險的差異  就是 套餐跟單點的差異

 

作者做了一個

全險架構表

壽險 意外險 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 長照險
身故保障**萬

身故/失能**萬

 

意外住院**元/天

 

實支實付**萬

 

骨折險**萬

 

薪水補償**萬

住院日額

**元/天

 

定額手術給付

**乘手術倍數

 

實支實付

某某型

(**計畫)

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

一筆給付**萬

 

防癌險

**單位

 

長期照顧

**單位

(**萬/月)

 

這個其實很多保險公司的保險計算機 規劃表  都有

但會有微差異

因為

各保險還有小架構

 

壽險

生存險--儲蓄險  

死亡險--死後的保障

生死合險--就是前面兩者都有的保險

 

意外險    

大意外--生故/失能(殘廢)--意外死亡  失能等級表  但理賠部分自己要對照自己保險

中意外--意外住院日額--常見是車禍意外 骨折 會估計五到七天的住院日  所以需要思考工作收入中斷  照護費用

                                     但如果骨折未住院  保險也有個表寫賠償金怎麼算

小意外--意外實支實付--這個就是賠償定額的價錢

強化型意外--骨折險  薪水補償險--這點我真的是聽我南山保險員時 才知道細節 她把骨折部分說明得很好 EX:大腿的骨折的賠償比頭的賠償還高 

                    大家記得查 骨折理賠表  

 

意外險要注意的盲點是

意外造成的併發症  但醫生的關鍵字沒寫  就不給付

例如不是寫意外碰撞造成扭傷或發炎  而單純寫扭傷或發炎 就不被理賠

 

醫療險

住院日額--定期險的住院日額的內容會比終身醫療簡單 但其實內容細則很是很多  像是住院前中後的給付 門診 住院 出院後的療養 手術的定額給付

手術險--手術險跟住院日額都是定額  可是他們的計算公式不同

醫療實支實付-- 醫療的實支實付跟意外險的實支實付可以同時啟動 但這個還是有額度限制 

                        醫療的實支實付比較像升等病院的費用 雜費 手術費  

 

評估醫療險的理賠

有住院--理賠

有執行手術  分門診手術(看保單條款)  住院手術(理賠)

無住院無手術--不理賠

 

重大疾病跟重大傷病的保險是後期國人越來越多的發生  所以出現的保險

重大疾病跟重大傷病的表格文字太多 容我偷懶 大家上網看

「重大疾病險」是指金管會規範定義的7項重大疾病,當保戶罹患其中一項重大疾病時,可獲得一次性的給付;「重大傷病險」的範圍較廣,只要符合健保重大傷病項目共300多種疾病,即可獲得理賠。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差很多   如我一堆保險 結果 我被富邦保險的系統統計 居然一個傷病險的內容都沒有保障到

 

另外 重大疾病險 有分 甲型跟乙型 就是指重度跟輕度的重大疾病 甲型只有重度 乙型是重度跟輕度都有

重大傷病有八個傷病是全部保險公司都不給付的

 

防癌險  

早期的防癌險主要是給付初次罹癌   現在的防癌險就會比較分項目 像初次罹癌 住院治療 化學治療 放射線治療

不過標靶藥物會不在防癌險  會要用醫療的實支實付

這點目前主打標靶藥物的保險也是網路廣告有在看到

 

長照險

失能  用口語講是 食衣住行沐浴 如廁 6中3 就可以理賠 這個看巴氏量表

失智 是用CDR臨床失智量表 3中2 就可以理賠

但在保險申請90天內 保險公司是沒有負責的

長照險的理賠是結果論  類長照險是指特定疾病險  理賠是條件論  失能扶助險 理賠也是條件論

類長照險 可能會有長期需要有人照護的費用的不足 

失能扶助險   如果單子上沒有 終身不能工作  需要專人周密照顧者 的字詞  可能不理賠

 


作者要我們做保險時

用理財矩陣來算

40%生活開銷                                10%風險規劃 10%緊急準備金
                                                      薪水收入
20%固定支出               20%理財儲蓄

   

以三萬來計算

生活開銷                  12000              風險規劃3000 緊急準備金3000
                                                      薪水收入 30000
固定支出                   6000               理財儲蓄 6000

 *緊急預備金 帳戶最好要有十萬到二十萬   保費的額度在四千五到六千

以五萬來計算 

生活開銷                  20000              風險規劃5000 緊急準備金5000
                                                      薪水收入 50000
固定支出                   10000               理財儲蓄 10000

 *緊急預備金 帳戶最好要有十五萬到三十萬   保費額度在七千五到一萬

 

各保險的額度計算是  這邊計算都是用經濟負擔為起點考慮 不是保險內容的優點來講

壽險 1.要用十倍的年收入規劃    2.負擔的房貸的額度      *因為理財先理債 所以額度用大額度的債的額度去想  不然最少也要思考的房貸

        三十歲 因為是家庭支柱  所以保費先不要考慮能不能還本  而是思考負擔  而過了五十歲  壽險的額度可以不用這麼高

意外險 人壽公司跟物產公司都會出意外險 而意外險大部分是定期 一年一約 

          人壽公司的保費會比物產公司的保費高  可是因為一年一約  人壽會寫有些能續保 但物產公司不保證

住院日額 要有日三千到五千的保額

實支實付 要有二十萬到四十萬的支付額度  保險順序先用限額考慮 再定額加強

              實支實付 要注意條款有沒有換成日額型理賠方案  有時日額理賠較多   

                                              出院14內再住院  可能被算一次住院  這樣總額會再一次住院費用之內  但過14天再住院  算兩次住院 這樣可能有兩次二十萬的上限

                                              不過計算雜費 保險公司還是會用越簡單才越快理賠

重大疾病險  要有年收入三倍的額度  考慮的內容是 第一年工作中斷的收入  第二年是黃金治療期的費用  第三年是出院後的療養費用

長照險  就是評估自己是不是經濟支柱  所以用月收入計算  另外還要計算 請人的照護費  所以最少要兩萬到三萬 有高品質就是四到五萬

            一定是先保長照險 之後再加強類長照 跟 失能險 

 

終身險跟定期險

作者講了原理 但要自己評估自己的狀況

因為定期險  在過75歲是很難再被保險

那麼75歲後到底需不需要  這個要自己評估

而且定期的保費會有五年調整一次費用

 

終身險 像買房子  揹20年房貸

定期險 像租房子  但有房租越來越貴的風險 跟不被租的風險

 

另外有自然費率平準費率這兩個名詞要搞懂

過生日六個月要算加一歲

 

而不管怎麼樣  現在就是保險的最佳時間

 

因為醫療的進展  三到五年要做一次保險健診

還有幾個重要時期也要做一次保險健診   我覺得這個時期真的就是你人生重要時期一樣 這就不需要打出來

 


如果之前的保險保錯

那麼第一步驟分析保價金=保單價值準備金

接著分析自己的保險需要有沒有符合

接著冷靜分析真的購買錯誤嗎

最後才進行保單處理

處理有

減額繳清--不再繳保費 但保險額度減少  保障時間不變 附約不影響 但不能再增加附約

展期定期保險--不再繳保費  保險額度也不變  但保障時間減短 附約立刻終止  也不能再增加附約

但我自己在我的業務員講解時 怎麼在減額繳清時 有說附約受到影響??  這個好像我需要再分析我的保險

解約--最下下策


 

作者給的不同時期的方案

 

沒有寫的數字地方是先不用 

 

第一 0-15歲

壽險 意外險 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 長照險
身故保障**萬

身故/失能100萬

 

意外住院3000元/天

 

實支實付3萬

 

骨折險**萬

 

薪水補償**萬

住院日額

終身1000元/天

定期3000元/天

 

定額手術給付

1000乘手術倍數

 

實支實付

甲型

(30計畫)

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

一筆給付50-100萬

 

防癌險

終身2單位

 

長期照顧

**單位

(**萬/月)

 

第二是16-35歲

 

壽險 意外險 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 長照險
身故保障100萬

身故/失能200萬

 

意外住院3000元/天

 

實支實付3萬

 

骨折險**萬

 

薪水補償**萬

住院日額

終身1000元/天

定期3000元/天

 

定額手術給付

1000乘手術倍數

 

實支實付

甲型

(30計畫)

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

一筆給付50-100萬

定期100萬

 

防癌險

終身2單位

 

長期照顧

**單位

(**萬/月)

 

第三是 36-55歲

 

壽險 意外險 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 長照險

身故保障

終身50萬

定期250萬

身故/失能500萬

 

意外住院3000元/天

 

實支實付3萬

 

骨折險100萬

 

薪水補償100萬

住院日額

終身1000元/天

定期3000元/天

 

定額手術給付

1000乘手術倍數

 

實支實付

甲型

(30計畫)

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

一筆給付100萬

定期2-400萬

 

防癌險

終身2單位

 

長期照顧

2單位

(4萬/月)

能增加就再增加

 

第四是56-70歲

 

壽險 意外險 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 長照險

身故保障

終身50萬

 

用退休金規劃

身故/失能200萬

 

意外住院3000元/天

 

實支實付3萬

 

骨折險100萬

 

薪水補償0萬

住院日額

終身1000元/天

定期3000元/天

 

定額手術給付

1000乘手術倍數

 

實支實付

甲型

(30計畫)

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

一筆給付100萬

定期0-100萬

 

防癌險

終身2-4單位

 

長期照顧

2單位

(4萬/月)

 

 

我自己需要的知識點都打完

這本真的是很好的入門書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顧問教你這樣買保險最聰明:不浪費一分錢!保障、投資、指定受益,保險全面解析

 

談到保險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很盲懂

雖然我也有定期去看保險資訊

但基本觀念搞錯

還是會整個錯誤

 

剛好運勢都走在要搞懂財務上

之前有些規劃失敗

但反而可以好好努力

 

把書店裡每一本保險的書

稍微翻過一遍  把比較簡單的先買回來

 

保險健診是可以透過保險經紀人檢視會比較公正客觀一點

如果是在單一公司的業務員  我覺得真的就要碰運氣

因為每一家公司的重點會不同  也會跟業務員的既定印象有點差異 這點之後再提

業務員也是要經過人生閱歷才比較有自己觀念

因為條例哪一個很重要 這個跟人注重點會不同


 

這本書作者的部落格

http://www.justacafe.com/

 


一個好的保險規劃

其實是要把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整個交代給檢視者

如果跟我一樣不太喜歡講自己狀況的人

真的可以好好讀完市面上的保險的書

就可以真的可以很完整知道怎麼計畫

 

我挑的保險書

作者都會給一些案例給讀者了解

 

這本書是用總資產美金十萬元做一個上下規劃差異

 

美金十萬元以下的人

因為她的抗風險能力比較低

所以重點是保險> 投資> 稅務

為什麼保險在第一位

因為保險的本質是 用較少的錢 但得到比較大的保障

所以這個階段   先不要考慮儲蓄險

而是 失能 壽險 醫療 重大疾病  這四個方面為主

而且這時購買保單  先以定期  不是終身為主

因為保險負擔比較低

我自己個人的誤區

我這幾年的保險  我都認為沒關係 先保 真的交不出來

我就辦減額繳清這類方法

但我的業務員朋友說

請看保單價值金表

被說我的保險減額繳清都會不划算

 

壽險保額=家庭責任+負債總額-資產淨值

ex

一個小家庭 擁有房貸600萬 車貸30萬

夫妻的收入是100萬 已有的儲蓄險是50萬 存款也是50萬左右

壽險保額=家庭責任+負債總額-資產淨值

                 =(小孩的養育費 兩百萬)總家庭責任是500萬+負債530萬-資產100萬

壽險保額是1030萬

這裡作者就用兩個定期壽險規劃 因為保費比較少 比較能負擔

另外作者的這篇文章也需要看

http://www.justacafe.com/2019/01/blog-post.html#more

非吸菸健康體 保險  這個有幾本書都有寫 但我用不到 我就不說

而這個整體規劃

這篇文章 大家也看一下 http://www.justacafe.com/2019/09/blog-post_17.html

 

醫療險這個最複雜

這部分我寫別本的讀書筆記再打保險架構

這邊我先打心得

實支實付這個是最被專家注重的 因為醫療技術的變化  用實支實付會比較可以隨著潮流得到保障

醫療技術的變化  會關係到條文上的 門診手術跟處置

這個會影響到理賠  這個也是保險員講解  我才懂   這點萬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務必去查這個知識點

我自己個人聽我自己保險  結果實支實付的分落有不同區域

這個我再做功課

 

另外政府對於實支實付在2024年也有管制了

一、將限制同一人投保多張副本實支實付商品,未來落實「損害填補原則」,以實際醫療支出做為理賠上限。 

二、將執行新的通報機制,讓保險業者更清楚了解保戶的實支實付保單張數及核保理賠狀況。 

以前的實支實付如果規畫的好可以靠副本理賠

變成領多餘的醫療費(?)變成"生病是賺錢"

所以現在買的實支實付已經會有上限

參考這一篇文章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9712

 

作者也說用住院日額型去補強實支實付

醫療險這章節居然跟實務等去消化

讓我先省略一下

簡單說

醫療雜費最好要有20萬以上的保障

這邊是先用達文西手術做例子

但實際上保險員會談到太多例子  我腦袋還沒整理好

 

一樣美金十萬以下的人

定期型>終身型

保險順序是 實支實付>住院日額型>手術型

 

美金十萬以上的人

除了用上面的順序

可以把定期性換終身型 或是定期加保終身

也可以考慮"傳承" 也就是有保本用

 

美金一百萬以上的人

就一定先考慮終身   定期當輔助

另外失能 這類長照 要好好規劃

 

失能險這章節

如果談老病死殘 中四選項 哪個最可怕

殘(失能最可怕)

理由是 1.沒有工作能力 2.龐大的醫療費 3.可能需要專人照護

這邊又是需要好好消化才能打完

因為失能跟意外這邊有點牽扯一起

簡單說專人照護這邊要準備三萬的程度  我自己個人經驗是不止

我這邊也是研究到很花

因為我個人以為我自己醫療險很棒了

結果我的保險都沒有重大傷病險  我有的是重大疾病險

天啊

我那天聽業務員講重大傷病險的原理等等

我自己再找適合的保險也是看到眼花  目前還沒解決完

 

 


這本書還有談論車險

但因為我不會要擁有車

所以我不會研究這塊

 

檢視保險公司

這章節作者認為最重要

所以放在第一章

不過這部分 大家再去部落格看  我沒有去管哪個保險公司好

我個人也很多家  所以就不注重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