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電影 (29)
- Feb 21 Sat 2009 01:33
珍奧絲汀的獨白
- Jan 17 Thu 2008 19:39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我想談到華人電影,應該還是不能忘的一片。獲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第51屆電影金球最佳外語片獎、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紀念世界電影誕生 100周年電影評獎」東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獎、日本新聞界電影評獎「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獎。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可說是連韓國人都知道張國榮這號人物。當然要寫這樣的心得很難,只是將以前讀過相關的東西跟自己的看法有個論述,所以也無法確認寫出的資料是否完全無誤。〈霸王別姬〉除了演員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驚讚的演技,陳凱歌導演也不得不提。
陳凱歌是第五代導演,也就是文革結束後,返回北京電影學院的第一批導演。同批的有田壯壯和張藝謀等人。這也讓彼此拿來被比較的話題性增高,不過陳凱歌也說沒想到大家都真的當導演。陳凱歌拍的第一部電影是〈黃土地〉,看了只覺得是為了上層而拍,我是指故事內容。雖然也拿下國際獎,但我認為這跟別人說這片是讓世界知道中國是什麼就是這樣,所表現的中國是很質樸,很廣大。女主角的覺醒。但近期的片子則被人敘述過於商業化,失去魅力。
陳凱歌說過他想拍的是「人」的故事。所以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跟原著李碧華小姐的〈霸王別姬〉有所不同。
原著開章明義就說了菊仙,接著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也就是世俗對下九流的人的蔑視。也預告這部小說的無情無義。我們可以看到菊仙跟程蝶衣的互鬥,菊仙都是冷笑看著占下風的蝶衣。不停強調菊仙因有女人的身分,跟不能生子的蝶衣其距離差別極大。還有電影裡結尾,我們看到是蝶衣如虞姬死去。但原著中,蝶衣並沒有死成,當小樓與蝶衣再碰面小樓選擇菊仙,他對蝶衣說抱歉,還請他幫忙運菊仙的骨灰。於是看見小樓其實都是裝傻,但蝶衣也因為政府配老婆,也另有依歸。整個氣氛淡了許多。缺乏當時看電影的張力。
為什麼得提一下原著跟電影的差別。因為導演本身會摻加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剛剛說到陳凱歌想拍的是人的故事,就是因為文革是一個背叛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鬥。今日的朋友成了明日的敵人。好比在訪問中陳凱歌說過自己批鬥了自己的父親,當下可以感受到陳凱歌的情緒不穩起來。身為同樣是導演的父親,卻當時陷入紅衛兵迷思,導致後來他不敢看父親的眼。但終於父親跟他在一次道別中,他感受到父親已經原諒他。
這也就是〈霸王別姬〉那場圍著火被批鬥的戲,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如一開始被推著走,蝶衣這個戲魔,還不忘把霸王的妝化好。另外也凸顯了對小樓的情愫。但文革就是背叛,當蝶衣跟小樓互相互鬥時,那種把刺丟向對方心頭。就連小樓都對菊仙說「我跟你劃清界線」。這場戲最有情的是菊仙。他搶留了劍,還不說一句惡話,留下情面。跟我們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的反差達到頂點。但也是這場文革讓菊仙上吊自殺,背景音樂是「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卻原來我是風裡生雨裡長。」出自《紅燈記》。《紅燈記》是文革時八大樣板戲之一,在講一家從事抗日的行為,但家庭成員都不是真正有血緣關係。主要是凸顯大中國那種革命反抗精神,是不分你我。但這裡當襯樂則是應該不分你我的人,卻在文革中大家背叛你我,各奔東西。而菊仙愛小樓啊,就算說是騙婚,但他也是不顧老鴇諷刺,跟隨著一個她以為可以走過一輩子的男人。就算平淡,就算嫁給戲子還是下九流的身分,她不也認了,穿著樸素的衣裳,努力過活。可是這男人不認自己了,破滅的自己穿著自己當時最大快樂的禮服上吊死去。
接著得說說文革再給陳凱歌的領悟,就是什麼都打破。舊思想跟舊文化都不見了。雖然中國並沒有從文革這場鬧劇學會這道理。好比老師在課堂上放的那部10分鐘短片,講述為了奧運,老北京不在,新北京的無情。京劇算是傳統文化,所以陳凱歌在想教育民眾,傳統也有傳統的好時,才會不停拍這類片子。許多人指出陳凱歌用梅蘭芳的雛型去拍,雖然我也因好奇跑去看梅蘭芳的表演片段,但不是學戲無法說出自己感受。但陳凱歌有在拍梅蘭芳的片子,主角還是黎明。也許等看了那片,會更加了解梅蘭芳的意義。不然引述一堆資料,我也不懂其價值。
姑且不論梅蘭芳這個人物,電影在傳統上還有張公公、袁四爺。那些當年意氣風發的人物,在最後都很淒慘。張公公強暴了蝶衣,卻也讓那個背〈思凡〉中「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卻依從自己本性「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的蝶衣,屈服了命運。最後了解戲劇,成了戲魔。我們無法說張公公什麼,因為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禁忌。很少談論,但我們都明白以前戲劇只有男性,於是許多男性被迫失聲,充當女性。但反思台灣現在好像演傳統戲劇都是女的,不過不清楚就不探究。小樓、蝶衣與張公公的重逢。陳凱歌讓兩人分坐在張公公的身邊,在一個石階上,想必是百感交集。張公公是在時代是瘋了,但小樓和蝶衣這兩個人也真的清醒嗎,大家同樣都在時代波動下,在生存的空間中載浮載沉。
時代曾經不要傳統京劇,卻又發現自己的錯。蝶衣遵守的傳統,得到了平反,卻也因得到滿足願意死在台上,還是對小樓的情感已經無法再承擔,決心死在他手裡。但不管怎樣,蝶衣死時應該滿足,因為這是他的戲,這是他的男人。就算他是假霸王,我是真虞姬,我的癡心對上他的背叛,也到盡頭。
如何判定蝶衣的癡,從小樓和蝶衣在張公公家看到的那把劍,就隱喻著。小樓曾說過有了這把劍我就娶妳做正宮娘娘。而為了這把劍蝶衣願意為袁四爺唱戲,卻是在小樓背叛自己娶別的女人時,送的賀禮。但小樓已經不記得那把劍。可以說這把劍蝶衣牽掛了半輩子,懂得劍的意義卻是他的情敵菊仙。
當然我們也無法說小樓真的不好,演霸王,當然也是有霸氣。當年也是能頭撞磚頭,幫著蝶衣的鐵錚錚漢子。看到菊仙被人欺負,跳出來搭救。否則兩個各有本色的人,怎會同醉心於他。做了一場又一場的明爭暗鬥。但文革真的太可怕了,連這樣演霸王的人都膽怯,可見文革的厲害。這樣一場革命傷害了多少人,菊仙、蝶衣因小樓而死,還不如說是文革逼死他們。中國人還是沒有覺醒,如老師說的,老北京已經消失。隔著牆擋住胡同,不就是中國人蒙蔽自己的心。只為了現代化的追求。〈霸王別姬〉將會不再,傳統會因為求新求物質下,減少欣賞的人。「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我們真的不要再提往事嗎,真的值得思考。
- Jan 02 Wed 2008 16:40
電影
這學期修電影的課
所以看了不少電影
那天就要打這次看的電影的心得
但因為其他因素忘記打
這是看的是幸福的三丁目
上網去查才知道這是從mv改拍的電影
而且是日本人很知道的故事
大慨是因為跟班上人一起看
害我沒有發揮眼淚女王的實力
只有哭一點點
但我在家裡重看時
媽阿
飆淚
不過這才對
我喜歡看電影時因為感動大哭
其實我滿少為自身而哭
而是外在的歌 小說等等哭的
那天星期天在棉被裡痛哭
希望暫時都不要再有
因為很累
拉回這部電影
吉岡秀隆因此得日本奧斯卡男主角獎
我想真的是
他是一個很女性化的男性
所以一開始看都會不習慣他
如 演哪個孤島上的醫生 一開始看真的受不了
後來又是大哭解決我的感動
其實滿多細微的地方可以講的
但好像不是報告都不會想講得太詳細
寫成大綱形式
1.日常生活的改變
2.人性
朋友
親情
3.未來的期待性
- Dec 21 Fri 2007 20:30
可怕的花樣年華
今天電影客看花樣年華
這種片真的是好片
每一個畫面跟劇情都會想很多
雖然這韻味一定在更老時才懂
老師說的很好玩
交男友先帶他看四月物語
男友看不懂
就不要這男人
就是這男人太不貼心
如果他懂再帶他看花樣年華
如果他懂
就不要他因為他太複雜
不過難怪
這麼多人迷王家衛
- Dec 06 Thu 2007 22:41
安德魯之犬
安德魯之犬
在一開始看這樣的電影真的很難看懂裡面的含意。雖說超現實主義顧名思義就是超越現實,跟現實有差距。看的時候會畫面切割感,感覺不出這是敘述怎樣的故事,上網看了許多資料才懂一點點。這樣的電影就像平常在作夢一樣,在夢裡其實我們會把a、b兩種可以是東西可以是人不相干的放在一起,醒來會覺得自己怎麼做了這麼荒謬的夢,但實際上當你在夢中卻又流暢無比。這部電影一方面創作群本身是在研究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也有抨擊當時代中產階級的事情。但實際上是不是抨擊中產階級,我們單究人也可以帶入。以最能了解的畫面應該就是男追女的那場戲,前面一點是一個女生在弄著一隻斷手,之後別人把斷手裝入箱子,卻因為在馬路上無措被車撞死,但在上面觀看的男主角卻是興奮起來,才開始引起這場追逐。這讓我想起歐洲黑死病同時代的文學作品《十日談》,裡面提到當時的人們的性其實很獸慾的。女人的死一定有引發男性的獸慾,而這個死其實也有可能只是象徵,也可能只是虐。男主角的獸慾,再當他高興拉起那繩子時,卻讓我想到我們其實建立很多外在形象,繩子綁著有神父、鋼琴、石牌。顯示人要有宗教信仰、規律守則、要有職業跟品味。但這一切很假,因為他外在有這麼優秀的東西,卻在做獸性的事。不過這點導演已經在鋼琴上面放死驢跟行動失敗作諷刺了。
再來我會注要到箱子,除了老師撥到的地方,影片後面還有出現一次箱子,只是這次箱子才沒有裝東西。箱子裡面裝的東西一次是衣物,一次是斷手。這都是身體上的一部分,但都是缺的。好像我們被禁錮起來的是整個身心的某一部分,最後箱子則是被海給沖爛。我覺得影片很好玩的是當影片後段,女主角跟男主角在海邊很快樂的走時,接字幕寫的春天來,但接下來卻是男跟女都被埋在沙中。是一場悲劇結束。在在顯示出,電影中的人就算快樂,其實都是假的。
- Aug 29 Wed 2007 01:30
偷穿高跟鞋
- May 21 Mon 2007 15:44
我有難過到
這一段可以說明拍片原因
- Oct 26 Thu 2006 15:57
穿著prada的惡魔
- Jun 07 Wed 2006 15:44
現在很想見你
時空場景
電影主軸是來回進行,故事的一開始是18歲兒子裕司照顧家,再拉到葬禮,用親戚的閒言閒語說明了女主角死去,單身父子生活令人不安,因為男主角阿巧不會處理日常生活。但如同電影想表達幸福不是別人能幫你界定,幸福是你自己的感覺。手忙腳亂的父親,兒子卻覺得生活幸福,只希望父親不要離開自己就好。裕司想念母親,老是翻閱母親親手為自己做的畫冊,也許信念成功,女主角澪出現。一家人再一次團聚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有不斷的幸福,而且在回憶男女主角相識往事,青澀甜蜜的讓觀眾了解暗戀的滋味。但雨季不可能永無止境,在他們心中還是不安女主角消失,當時光膠囊找回,電影用畫面晃動、音樂陰森去表達女主角即將消失。女主角安排著消失後父子能有生存的能力,直到他回去。故事就在日記本真相大白,用女主角觀點看往事,說明一場車禍讓女主角穿越時空。對故事人物中女主角的生命歷程實際上是:認識→互相暗戀→第一次約會→第一次分手→來到29歲阿巧的身邊→回到現實→追求真愛→生下祐司→生病死去。最後電影撥出畫冊完整內容,圖片凸顯出溫暖跟正向的意涵,媽媽回去後,父子倆是在有彩虹跟幸運草的場景,表現出澪是多麼渴望他們幸福。
電影設定在鄉下,並非都市。於是場景的含意建構,像是家、事務所、廢工廠、學校、診所,都是正面大於負面,重覆對比。「家」在沒有女主角的家時,東西是全部都看的見,像所有的衣服領帶襪子都是吊在衣架上。在冰箱上貼滿備忘錄。調味料都在桌上,以上是日常用品。連平日用不著的救護箱都在櫃上,可以想像男主人常常受傷,所以也在醒目的位置,顯示著男主人不擅整理家務,導致家庭凌亂的。更不用提庭院裡植物只是草,完全沒有規劃。在女主角回來後,過期的報紙被丟棄,衣服不在只是衣架上。東西都被收的好好,還有花能裝飾家裡。連食物也是強烈對比,早餐的荷包蛋是白色,吐司是金黃色,晚餐是咖哩飯,而阿巧用的早餐蛋需要調味料掩蓋焦味,吐司更是黑炭般,咖哩糊成看不出料是什麼。甚至裕司在高中整理的家還比阿巧整理乾淨,強烈顯示男主角不如常人,為什麼會說阿巧無法處理日常事務。
「診所」是阿巧跟裕司的發洩場所。當他們有疑問時,都是問野口醫生。甚至說原本是治療身體的診所,變成安撫心靈、傾聽煩惱的場所。阿巧幾乎什麼事都跟醫生說,說的內容其實阿巧早就知道答案,但卻在醫生這面希望建立信心,有時希望醫生對他說他覺得沒錯,有時希望醫生聽他說說,也別當一回事。在電影中的人都是溫暖的,學校裡的老師對於裕司倒掛晴天娃娃,不是用責怪方式。蛋糕店裡的廚師也是等到裕司18歲才關店。現在我們說最講求科學,要實事求是的醫生,在聽阿巧說澪的回來跟歸去,說他相信阿巧,但他又親自參加過澪的葬禮,真難決定。
「廢工廠」是他們最愛去玩的地方,裡面的廢棄物中藏著時光膠囊,說明著這個地方給他們的隱密感、安全感,像是第二個家,也不怕別人來,所以澪才會在這裡出現。澪在這裡出現跟時光膠囊的連結性也很高,他們是在找尋時光膠囊,才發現澪。時光膠囊是過去埋的,將來回憶,澪也是這樣只能將來回憶。阿巧跟澪在廢工廠重新戀愛,敘述過去回憶,有著像初戀般的吻。廢工廠還有一片酢醬草,等待發現其中的幸運葉。
其他小場景有向日葵田,是男女主角決定一起生活的點。那時雙方穿著白色的衣服,象徵這樣的愛是希望跟純潔的。上班時會經過的橋,在澪回來前,阿巧是被女學生欺負,讓別人超越腳踏車,可澪回來後,阿巧願意跟女學生較勁,甚至衝過女學生,在這場景說明了澪給阿巧的力量,讓原本沒有生氣的阿巧,有著未來希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