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的女巫,不朽的女巫   林耀盛著     

這篇文章是做《巫婆一定得死》作導論,所以是林耀盛讀完這本書的感想,他認為《巫婆一定得死》對用古典精神分析論述分析童話故事做了批判,對於人本身的罪不是要否認而是超越。於是童話故事給予的價值在接近真實讓我們了解。童話故事帶給我們想像的空間,讓我們有種心靈旅程,在假想角色下扮演著現實會遇到的難題。童話故事在現在也許詮釋不同,但人性上不變的前提,童話是無限發展。

巫婆一定得死  李祖君譯                    

童話故事在早期都含有暴露狂,強暴、偷窺的情節。這是因為當時的童話是成人的娛樂,而非在家里講給小孩聽。直到19世紀童話故事才變成兒童文學。童話故事不是由專人寫成,像我們熟知的格林兄弟,經過採集後,潤色整理成書,因此會看到一些相同情節但由不同人出版。童話故事被人認為有教育孩子的功用,但有些故事並不能教化人,也就是童話故事的特色不會單一選項。能抓住孩子的目光一開始是新奇能取悅他們,但解決孩子內心因成長的矛盾才是童話故事的魅力。許多學者用性去分析童話故事,當然這是見仁見智但童話的意義在於心理。童話中會有一項個性獨特或不良特質的問題點,如果父母能處理好,孩子在將來內心慾望上會有不一樣的領悟。童話故事也被拿來做心理治療用,藉由角色扮演,我們以為的天馬行空其實都是現實劇。利用童話故事中的慾望等跟現實的權力連結,童話陪伴成人長大並影響著。

延伸思考

在這樣的文章我們了解到童話的深層涵義,因為在童話歷史的閱聽者角色的改變,內容也變得單純化。但其影響力並沒有改變。因為兒童時我們所接觸到的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我們身心,只是我們並沒有想那麼多。現在讓人引頸期盼的《哈利波特》也是童話故事,它運用了許多英國人風土民情為背景,加上一些文學典故的基礎下,卻又讓大人小孩迷住的劇情轉折。但童話故事也可以簡單,好比最原始的童話故事並不會精心設計內容。中國跟西方的童話早期都是很簡單的,三言兩語可以交代。不過童話故事的詮釋真的是多樣性,畢竟觀點是活的。所以當我在讀這篇文章時,會很想把以前看過的童話故事在拿出來看一看,畢竟有些名字好熟悉,卻忘記故事細節。《巫婆一定得死》這文章很強調的是童話故事帶來的心理力量。人性是很簡單的,他有慾望跟缺陷,在童話中則是凸顯這樣的事件。經由事件我們可以避免犯下同樣的錯,雖然你還是有可能陷入同樣情境,但這也是提供你想法的管道。就像他說的人性不需要否認但要超越,思考的意義就在這裡。念書是為了明白真理,真理不是所謂的大道理,而是明白自身的價值。提供線索的事物很多,打凡天候、書本到人群都是你可以關注的焦點。童話故事也許對我們來說只是小時後的讀物,甚至我們根本忘記它的存在。但實際上你說的話做的事跟故事中的人物是差不多的。這兩篇文章的標題關鍵字都是巫,在我們的既定印象中「巫」大部分都帶有負面印象,可實際上文字是我們人創的,我們付與它意義。可巫婆一定得死嗎?巫婆不能永遠存在嗎?在這裡我們得知巫婆只是我們內心邪惡一面的化身,他做了我們道德所認為壞事。他行動了我們所不敢作的事,然後被我們在故事中用報應結束。我們教導了孩子,你看有了貪念、慾望就是這樣,禁止孩子。我想說當然不是說你可以做壞事,而是這一切都是人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