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我想談到華人電影,應該還是不能忘的一片。獲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第51屆電影金球最佳外語片獎、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紀念世界電影誕生 100周年電影評獎」東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獎、日本新聞界電影評獎「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獎。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可說是連韓國人都知道張國榮這號人物。當然要寫這樣的心得很難,只是將以前讀過相關的東西跟自己的看法有個論述,所以也無法確認寫出的資料是否完全無誤。〈霸王別姬〉除了演員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驚讚的演技,陳凱歌導演也不得不提。

    陳凱歌是第五代導演,也就是文革結束後,返回北京電影學院的第一批導演。同批的有田壯壯和張藝謀等人。這也讓彼此拿來被比較的話題性增高,不過陳凱歌也說沒想到大家都真的當導演。陳凱歌拍的第一部電影是〈黃土地〉,看了只覺得是為了上層而拍,我是指故事內容。雖然也拿下國際獎,但我認為這跟別人說這片是讓世界知道中國是什麼就是這樣,所表現的中國是很質樸,很廣大。女主角的覺醒。但近期的片子則被人敘述過於商業化,失去魅力。

    陳凱歌說過他想拍的是「人」的故事。所以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跟原著李碧華小姐的〈霸王別姬〉有所不同。

    原著開章明義就說了菊仙,接著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也就是世俗對下九流的人的蔑視。也預告這部小說的無情無義。我們可以看到菊仙跟程蝶衣的互鬥,菊仙都是冷笑看著占下風的蝶衣。不停強調菊仙因有女人的身分,跟不能生子的蝶衣其距離差別極大。還有電影裡結尾,我們看到是蝶衣如虞姬死去。但原著中,蝶衣並沒有死成,當小樓與蝶衣再碰面小樓選擇菊仙,他對蝶衣說抱歉,還請他幫忙運菊仙的骨灰。於是看見小樓其實都是裝傻,但蝶衣也因為政府配老婆,也另有依歸。整個氣氛淡了許多。缺乏當時看電影的張力。

    為什麼得提一下原著跟電影的差別。因為導演本身會摻加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剛剛說到陳凱歌想拍的是人的故事,就是因為文革是一個背叛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鬥。今日的朋友成了明日的敵人。好比在訪問中陳凱歌說過自己批鬥了自己的父親,當下可以感受到陳凱歌的情緒不穩起來。身為同樣是導演的父親,卻當時陷入紅衛兵迷思,導致後來他不敢看父親的眼。但終於父親跟他在一次道別中,他感受到父親已經原諒他。

    這也就是〈霸王別姬〉那場圍著火被批鬥的戲,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如一開始被推著走,蝶衣這個戲魔,還不忘把霸王的妝化好。另外也凸顯了對小樓的情愫。但文革就是背叛,當蝶衣跟小樓互相互鬥時,那種把刺丟向對方心頭。就連小樓都對菊仙說「我跟你劃清界線」。這場戲最有情的是菊仙。他搶留了劍,還不說一句惡話,留下情面。跟我們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的反差達到頂點。但也是這場文革讓菊仙上吊自殺,背景音樂是「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卻原來我是風裡生雨裡長。」出自《紅燈記》。《紅燈記》是文革時八大樣板戲之一,在講一家從事抗日的行為,但家庭成員都不是真正有血緣關係。主要是凸顯大中國那種革命反抗精神,是不分你我。但這裡當襯樂則是應該不分你我的人,卻在文革中大家背叛你我,各奔東西。而菊仙愛小樓啊,就算說是騙婚,但他也是不顧老鴇諷刺,跟隨著一個她以為可以走過一輩子的男人。就算平淡,就算嫁給戲子還是下九流的身分,她不也認了,穿著樸素的衣裳,努力過活。可是這男人不認自己了,破滅的自己穿著自己當時最大快樂的禮服上吊死去。

    接著得說說文革再給陳凱歌的領悟,就是什麼都打破。舊思想跟舊文化都不見了。雖然中國並沒有從文革這場鬧劇學會這道理。好比老師在課堂上放的那部10分鐘短片,講述為了奧運,老北京不在,新北京的無情。京劇算是傳統文化,所以陳凱歌在想教育民眾,傳統也有傳統的好時,才會不停拍這類片子。許多人指出陳凱歌用梅蘭芳的雛型去拍,雖然我也因好奇跑去看梅蘭芳的表演片段,但不是學戲無法說出自己感受。但陳凱歌有在拍梅蘭芳的片子,主角還是黎明。也許等看了那片,會更加了解梅蘭芳的意義。不然引述一堆資料,我也不懂其價值。

    姑且不論梅蘭芳這個人物,電影在傳統上還有張公公、袁四爺。那些當年意氣風發的人物,在最後都很淒慘。張公公強暴了蝶衣,卻也讓那個背〈思凡〉中「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卻依從自己本性「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的蝶衣,屈服了命運。最後了解戲劇,成了戲魔。我們無法說張公公什麼,因為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禁忌。很少談論,但我們都明白以前戲劇只有男性,於是許多男性被迫失聲,充當女性。但反思台灣現在好像演傳統戲劇都是女的,不過不清楚就不探究。小樓、蝶衣與張公公的重逢。陳凱歌讓兩人分坐在張公公的身邊,在一個石階上,想必是百感交集。張公公是在時代是瘋了,但小樓和蝶衣這兩個人也真的清醒嗎,大家同樣都在時代波動下,在生存的空間中載浮載沉。

    時代曾經不要傳統京劇,卻又發現自己的錯。蝶衣遵守的傳統,得到了平反,卻也因得到滿足願意死在台上,還是對小樓的情感已經無法再承擔,決心死在他手裡。但不管怎樣,蝶衣死時應該滿足,因為這是他的戲,這是他的男人。就算他是假霸王,我是真虞姬,我的癡心對上他的背叛,也到盡頭。

    如何判定蝶衣的癡,從小樓和蝶衣在張公公家看到的那把劍,就隱喻著。小樓曾說過有了這把劍我就娶妳做正宮娘娘。而為了這把劍蝶衣願意為袁四爺唱戲,卻是在小樓背叛自己娶別的女人時,送的賀禮。但小樓已經不記得那把劍。可以說這把劍蝶衣牽掛了半輩子,懂得劍的意義卻是他的情敵菊仙。

    當然我們也無法說小樓真的不好,演霸王,當然也是有霸氣。當年也是能頭撞磚頭,幫著蝶衣的鐵錚錚漢子。看到菊仙被人欺負,跳出來搭救。否則兩個各有本色的人,怎會同醉心於他。做了一場又一場的明爭暗鬥。但文革真的太可怕了,連這樣演霸王的人都膽怯,可見文革的厲害。這樣一場革命傷害了多少人,菊仙、蝶衣因小樓而死,還不如說是文革逼死他們。中國人還是沒有覺醒,如老師說的,老北京已經消失。隔著牆擋住胡同,不就是中國人蒙蔽自己的心。只為了現代化的追求。〈霸王別姬〉將會不再,傳統會因為求新求物質下,減少欣賞的人。「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我們真的不要再提往事嗎,真的值得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子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